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产经】

科技治水在临安蔚然成风

  近年来,科技治水正在临安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但治水是一场难仗和硬仗,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如何巩固成果,推动水环境持续改善?一系列治水新政在临安出台……

  作为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杭州市临安区从项目设计、专家服务、信息平台入手,寻求“力度、广度、速度”三度融合,发挥科技创新在工业废水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抗洪防涝、节水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支撑作用,实施科技项目11个,争取补助经费约600万元。

  首先是双管齐下,立足自身挖掘科技支撑,引用外援拓展科技视野。一方面依托浙江农林大学资源,邀请12名专家教授组成“五水共治”指导团,在锦溪、马溪等流域开展“植物水军”“生物浮床”等生态技术试点并实践共同研发“无人机水色遥感监测系统”,开展“绿色工程”科研实验,提高治水实效;另一方面引进浙工大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苏为科教授团队,开展产学研用对接,精准服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规模养殖场的消臭化治理,打造出一条“排污减量、废弃物综合处理、资源化利用、循环受益”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生猪产业链。

  推进智慧治水,信息化是科技治水中最实效的手段之一。一是精准监测。建立了全省首个泥沙在线监测站,使用目前国内监测水流中泥沙含量最先进的“在线自动监测”技术,提高了精准度。完善青山水库、里畈水库等5座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青山湖科技城雨水口监测平台,对该区块内16个雨水口及支流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动态掌握水质状况。二是自主预警。临安区山洪灾害监测平台全年全天在线,织出117个水雨监测信息网,提升洪水险情处理效率。全区13个污水处理厂、114家重点废水废气排放企业、128家规模养殖场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监控,一旦出现水质异常,及时进行预报,实现了“未端监控”向“过程监控”扩展。三是全面监控。目前全区已在水库、河道等设置100多处监控,24小时不断监控防洪渠、大坝等情况,高虹镇石门村等50多个村已借助华数公司平台,实现村民在家中通过电视实时“巡河护河”。农村生活污水实现手机终端智能化监管,可实时查询各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详细情况。全方位的治水矩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确保河道保洁360度无死角。

  针对青山湖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技术、畜禽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临安组织设计了“不同价态的金属元素Fe对青山湖水库藻类群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新型污水处理剂技术研发”“沼液利用对比研究及示范推广”等一批解决“五水共治”领域民生保障、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难题项目;浙江丝科院轻纺材料有限公司的“纺织品染色趋零排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成功获杭州2018年度农业和社会发展科研设计项目立项,最高将获得400万元的财政补助;浙江文华农牧有限公司开展“基于功能微生物技术的规模化绿色生猪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通过“定制化”研发的高效土著功能微生物除臭剂的应用,减少畜舍环境及有机肥生产过程中的臭气排放,基本做到了污水零排放。通过该技术将微生物降解除臭处理后的猪粪经充分发酵成为了优质生物有机肥,预计到今年底可生产提供固态生物有机肥1100吨,实现了循环利用。目前全区118家生猪养殖场已完成19个异位发酵建设项目。这种生猪保留场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得到了省市两级政府的认可。

  巧借科技力量进行治水在临安已经蔚然成风。可以预见,临安这座江南水乡,必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不断创新治水模式,在“全民治水”的大环境中,大步向科技治水、精准治水迈进。

  本报记者  黄法康  通讯员  邵亚飞


科技金融时报 【产经】 00004 科技治水在临安蔚然成风 2018-07-27 2 2018年07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