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瘫”进食难 巧手修幽门
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省内开创胃瘫无创治疗的先河
近日,浙江省中医院消化科教授吕宾、范一宏及其团队在浙江省首次运用内镜下幽门环肌切断技术(G-POEM)完成了两例胃轻瘫患者。有关该研究结果的最新数据已发表于《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上。
首例患者为老年女性,76岁,农民,因反复恶心呕吐,有10多个月不能进食,一吃就吐,没办法,只能依靠鼻子插管输入营养液,辗转于多家医院后,于今年1月8日拟胃轻瘫入住浙江省中医院就诊求治。患者曾于去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经皮内镜胃造口空肠置管术,术后长期空肠肠内营养治疗,曾尝试经口营养,均以失败告终。
今年1月经浙江省中医院消化科详细检查和评估确定了患者为特发性胃轻瘫,1月17日,进行内镜下幽门环肌切断术(G-POEM),该手术是从近幽门约5cm的胃窦处建隧道至幽门部,切断幽门环肌,继而放置两根管子:一根营养管,置入小肠;一根胃管,以减压。然后以钛夹夹闭创面,手术在30分钟左右。
患者手术后半个月可进食少量半流质。术后1个月做核素胃排空检查,30克半固体食物的胃半排空时间由术前的172分钟降低至54分钟,经春节后复查,患者能吃东西且吃后呕吐症状消失,目前正在向正常饮食过渡。
另一例患者王某,胃轻瘫(G-POM)治疗于3月14日完成。患者为中年女性,54岁,子宫癌手术后5年,后腹膜肿瘤(腺癌转移),经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6个多月,经确诊为“子宫癌术后,后腹膜肿瘤切除术后并发胃轻瘫”转入省中医院消化内科诊治。患者王某一直依赖向肠子内输送营养液,然后每天通过胃肠减压引流1200~1400ml。通过内镜下幽门环肌切断术(G-POEM),术后患者第二天胃肠减压引流只有少许,患者于第三天拔除胃减压引流管,第七天出院,已能进流质和半流质。
胃瘫,顾名思义指的是胃不能动了,人群中其实并不少见,引起这类疾病的原因有糖尿病人神经病变,胃神经受损,胃瘫痪了。最常见的胃部近端手术的病人,容易造成胃神经受损,胃无动力了,如甲状腺手术,术后声音嘶哑,也是神经受损的原故。胃蠕动,得依靠神经发出的信号,当神经信号没了,它就不能蠕动,吃下的东西就停留在胃里下不去。而正常人吃下的东西,经1~2个小时,胃里的食物会排空掉,应在肠子中。通过核素检查可以发现胃瘫患者吃下的东西几小时后仍然滞留在胃中。
胃轻瘫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约4%的人口。这可能是糖尿病或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但在约1/3的情况下,它是特发性的,药物治疗常常无效。
据了解,(G-POEM)是仿照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自然孔内镜POEM(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通过手术减压,将胃与肠之间幽门阻力打开,迫使食物在胃肠之间蠕动起来。它是目前国际上新近开展的、高难度、高疗效术式,手术所需时间较短,患者耐受性好,是解决幽门梗阻或狭窄的微创方式,可治疗外科手术后、糖尿病并发症等所有原因导致的胃轻瘫,改善难治性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这为治疗难治性胃轻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此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