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闭环中扮演重要角色”
——专访益博睿大中华区分析与策略咨询总经理黄健铭
建立起每一个人的征信体系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撑,用户最关心的莫过于数据的安全性,对于益博睿征信数据源的取得、管理和使用,黄健铭直言“没有问题。”
在近日举行的2018互联网+银行数字化风控创新大会的间歇,益博睿大中华区分析与策略咨询总经理黄健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据介绍,益博睿是全球领先的信息服务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数据和分析工具,帮助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放心管理数据,并通过运用数据实现人生和企业的重要瞬间,覆盖从购买房屋、车辆,到资助下一代大学教育,新业务拓展等等。
作为益博睿大中华区大数据和创新实验室的负责人,黄健铭拥有近20年的金融产业经验,在数字化风控领域可以说“身经百战”。曾领导过亚太地区数十家银行的风险模型开发验证、业务策略设计,以及资本分配相关流程开发建置工作。
现如今,互联网时代人过留痕,海量的信息库几乎让你无处遁形。步入2018年,科技金融的话题依然火爆,而大数据风控无疑会成为未来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之一。
对于当下数字化风控发展的特点,他有自己的独到体会。“大数据的覆盖会使整体风控能力实现大幅度提升,让银行更了解自身的风险状况,也更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开发出新的贷款金融产品,这应该是一种双赢的状态。”
黄健铭认为,目前数字化发展的特点主要在多方面的数据接入、新的建模技巧,或者说本来无法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比如语音、图像等。“现在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的风控管理上,比方说通过图像做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等,可以帮助客户实现风险控制、防范欺诈。”
“我们企业信息的取得和来源都是通过合法公正的渠道,包括国家公示信息、企业合法提供的数据,以及自己的研究数据等。”黄健铭说,益博睿非常重视数据取得的合规性,也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企业行为受到高度监管,不会收集任何个人数据。
众所周知,数据最大的价值在于背后的深度分析,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我们在做之前一定会进行模型开发和数据的分析、清洗和加工,有一套严谨的流程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黄健铭介绍,益博睿也在更大范围地尝试新的替代数据,来提升模型的准确度。比如美国的医疗数据、保险数据、购物数据、Facebook的数据等。
面对当下各方势力深入布局大数据风控领域的局面,益博睿以何优势立足?黄健铭从能力、经验、创新和服务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征信公司,益博睿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多业务,全球拥有17家个人征信局和12家企业征信局,掌握了很多评分依据和经验能力;另一方面,益博睿非常注重创新,在全球有5个数据实验室,超过100个数据科学家,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同时,益博睿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务,包括决策引擎、咨询、模型落地,以及如何让客户和银行能持续地使用,对于客户来说是非常便捷的。
对比国内外,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用户人群特征都有诸多不同。黄健铭表示,“如果说从征信的完整性来讲,国外的确比国内好。但我觉得国内是厚积薄发,进展得非常快。尤其是2006年开始实施《内部评级法》后,我们国家银行的风险管理已经有了质的改变。”
他认为,未来互联网或者说消费金融的非传统银行征信的部分会更优,而中国在征信的覆盖率应该也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能够慢慢地追上国际通行做法。
“其实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反欺诈服务产品,通过Hunter系统可以把欺诈分子更有效地甄别出来,这个服务在英国、美国、澳洲、印度已经实现,未来希望也能在国内推行本地化服务。”
谈到未来的发展目标,黄健铭表示,希望能更多地引进一些已经在国外得到应用的先进方式,包括管控体系、软件和咨询服务等,来帮助国内金融体系变得更完整,也帮助更多金融机构预防欺诈。
“我们公司的目标不只是做一个服务咨询公司,而是在经济闭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黄健铭说。
本报记者 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