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运行全国首个“微法院”集群平台
借助微信小程序 足不出户打官司
1月31日,宁波知识产权法庭上演一场跨越时空的“移动微法院庭审”,法官及双方当事人身处三个城市,原、被告出现在法庭审判席的电脑屏幕中。当事人在手机上点开杭州互联网法院微诉讼平台,人脸识别核验身份后,填写结构化诉状,上传电子证据点击“申请立案”。系统自动将案件信息同步到杭州互联网法院网上诉讼平台,智能立案系统进行审核,完成立案,微诉讼平台即时显示案件状态、案号等信息。该平台第一案立案成功,坐等开庭……
2月2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与腾讯公司宣布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微法院”集群平台上线运行,正式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天候、零距离、无障碍的诉讼服务。当日起,当事人可利用微信小程序,点击“浙江微法院”,无需下载安装,直接进行浙江全省三级法院的民事、行政案件立案、开庭、调解和执行立案等,享受一站式、便捷化、智慧型的移动服务体系,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据了解,2017年10月8日,余姚法院率先试点“余姚微法院”,实现手机立案、远程调解、在线开庭、见证执行等功能,是全国法院首批投入实战应用且全流程覆盖的移动办案诉讼平台。今年1月2日,宁波两级法院全面上线运行“宁波移动微法院”。1月11日,最高法院确定宁波两级法院为“移动电子诉讼试点”。截至1月26日,宁波两级法院已在该平台立案或引入案件11079件,其中送达1832件,开庭23次,调撤1319件,办结执行案件370件。
由于微信用户广泛、小程序无需下载安装,非常适用于诉讼这种低频行为,浙江高院在试点基础上推出全省“微法院”集群,当事人与法官无需添加好友,依托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为群众提供足不出户打官司的平台,为法官提供高效办案的辅助工具,并且通过数据全程留痕倒逼司法公正。
“浙江微法院”集群坚持统一标准、开源开放,为各地法院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统一接口,并与浙江智慧法院App、诉讼服务网、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等实现无缝对接,共享统一的用户认证体系,“手指间”快捷切换。
“‘浙江微法院’集群的推出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也是司法治理机制的创新。”浙江高院审判管理处处长姚海涛说,这不仅进一步拓展丰富了智慧法院的内涵,还为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注入了新经验。
平台上线运行当天,浙江高院与腾讯公司签署进一步深化智能化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余姚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分别介绍“微法院”平台上线以来的应用成效,演示了系统功能。本报记者 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