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方阵
浙江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本报讯 浙江省政府近日发布《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据悉,早在2006年,绍兴县(现绍兴市柯桥区)就提出“亩产论英雄”理念,并初步建立以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的企业“亩产效益”导向、约束和评价机制。省内不少地方也积极探索实践。到2017年,在全国率先完成11个设区市、89个县(市、区)、31个制造业行业以及88661家用地5亩以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89个县(市、区)全部执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有些地区已经率先做到工业企业全覆盖,有些地区已经拓展到物流、批发市场等服务业领域。
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人均耕地面积0.54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全省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十三五”新增用能空间非常有限。同时,一些体现浙江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距国内一流还有差距。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一个有力抓手。近年来全省亩均产出、单位能耗产出、单位排放产出等指标持续较快提升。
综合评价覆盖范围更广,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更科学,企业服务更精准,是此次《意见》的亮点。评价范围扩围,让浙江有了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此次《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零住餐、银证保和房地产开发)以及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小微园区、特色小镇(不含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全部纳入“亩产效益”综合评价。
同时,加大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和叠加运用,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给多”的原则,构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与市、县(市、区)“亩产效益”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如工业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适当减少新增工业用地指标;对单位能耗增加值高的市、县(市、区),在能源消耗总量指标上给予倾斜;对单位排放增加值高的市、县(市、区),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上给予倾斜。
此外,《意见》还首次提出“设立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行业规范”。联动推进“标准地”改革,建立健全“事前定标准、事后管达标、亩产论英雄”的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制度,通过提升拍地标准,将真正优质的企业留下来、引进来。结合“低产田”改造提升,通过存量提升和增量优化,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叶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