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促民资政策集中出台
国企混改、PPP项目成民间资本进入重点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当月民间投资增速降至3%,在经历了数月的增长后连续两月呈现回落态势。研究机构预测,今年四季度民间投资仍然存在下行压力。对此,中央和地方政府新一轮促民资政策开始集中出台,放开民资进入门槛、降低民间融资成本等成为政策主要内容,而国企混改、PPP项目将成为未来民间资本进入的重要方面。
增速继续趋缓
据了解,今年初民间投资持续走低,在各级政府大力促民资政策的推动下,民间投资增速开始逐步回升,但进入7月后,民间投资增速连续两月呈现下降趋势。一些业内专家和研究机构认为,目前民间投资仍然存在一些政策障碍,未来民间投资仍然存在压力,投资意愿需要进一步推进引导。而为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国家发改委以及众多地方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新的促民资政策,包括进一步消除政策阻碍、加速各项促民资政策的落实、进一步降低民间融资困难和企业制度性成本以及推进PPP项目落地等。
“价升量缩,基础不牢,是民间投资增速在短暂回升后继续回落的原因。”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出现趋稳态势,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PPI增速出现由负转正走势,促使民间投资增速见底回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轮经济回升过程中,需求虽有回暖,但工业品销量几乎没有增加,工业品价格却飙升很快。这是由于在供给侧改革约束下,量的弹性让渡于价的弹性。也就是说,由于政策对工业生产形成限制,产量并未随着需求转暖而上升,供给不足导致供需缺口扩大,表现为价升量缩。
投资意愿低是导致民间投资回落的另一原因。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虽然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平稳,海外需求恢复,但民营企业对这种向好趋势能否持续没有太大把握,因此,投资相对谨慎,投资意愿不高。
李迅雷认为,投资意愿低是需求不足所致。“需求分两个方面:融资方面,即市场配置资源与政策供给资源之间存在偏差;消费方面,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普通消费需求不足和奢华消费比重过高问题。现在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只有通过加快各个层面的改革步伐才行。”李迅雷说,基于上述分析,可以预判,未来民间投资增速将继续趋缓。不过,近期央行出台的定向降准政策和大力推行的普惠金融,将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平台和融资条件,对民间投资缓中趋稳有一定作用。
另外,章俊表示,前期融资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等老问题上没有感受到明显改善,也造成民间投资增速回落。
细化措施出台
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务院日前印发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方式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合理回报机制,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的范围。
对此,有专家表示,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阶段,推进民间投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障碍,比如既有融资难、融资贵等老问题,也有政策协调性不够影响投资等新问题;既有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外部原因,也有民企创新能力不足等自身原因。
国家行政学院近期也开展了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在进入电力、军工等领域时要求具备较高的业绩经历和资质许可,进入教育、医疗领域仍存在制度障碍。同时,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持续上涨,融资难、融资贵仍待着力解决。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地方层面缺乏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等。
对此,发改委表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仍是未来的重要工作,将通过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优化民间投资环境、进一步推进PPP项目发展等方式推进民间投资持续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也明确,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央企重组。
有业内专家表示,未来推进民间投资的政策重点仍将集中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减税减费降低民营企业负担,进一步放开民资准入标准以及拓宽民企融资渠道等方面。
李志勇 倪铭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