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引领产品蝶变与企业崛起
——专访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超
![]() |
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文超 |
![]() |
![]() |
山清水秀的环境,曲径通幽的庭院,雄姿英发的建筑,无不显露出一家现代企业别具一格的规模与魅力。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畔的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子电梯),这一座在全球电梯业实力超群的现代化新工厂,正开启着蓬勃发展的新纪元。
面对电梯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西子电梯瞄准国内、国际市场,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特点与大众关注热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准细分市场,力求有的放矢,近三年销售业绩快速增长,订单增速均超30%,远高于行业平均6%的水平。今年前八个月,公司业绩同比增长高达56%,愈加令人惊叹不已。
与此高调的数据相反,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刘文超,却略显低调。他平静地说:“撬动西子电梯稳健发展的支点,应该是我们公司全员锐意创新、经久不衰的匠人之心。”
那么,作为团队的领袖,他的匠心又体现于何处?据了解,刘文超1994年大学毕业即来到西子集团,先后于西子电梯厂、西子奥的斯、西子重工、西子孚信等各家企业的多个部门担任要职,尤其在电梯整梯及部件的设计、制造、销售及安全等领域已有20余年的专业经历与管理经验。他聪明睿智,热忱好学,工作踏实,一直是公司的技术、管理骨干,历年的修炼和积淀,使他既成为公司的一名全才,更成为各个系统的专才,从而为企业的崛起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
2008年,刘文超出任西子电梯董事长,十年来,在产品研发、精益制造、市场拓展及企业管理等方面,他更以大刀阔斧之势锐意变革,大胆创新。
为提升产品质量,快速拓展市场,他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工作,每年牵头力推3~4个重点项目。2011年,他主持开发的Victor系列新一代乘客电梯,性能卓越、性价比高,至今依然是公司极具竞争优势的主打产品;2014年,他主持开发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速度达10m/s的高速电梯;2015年,在他的全力组织下,又开发了运行性能更佳、空间利用率更高的第三代超薄型无机房电梯;2016年,结构更为紧凑、节能效果更优的XEC一体式安全型自动扶梯全线上市,经权威鉴定,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安全性能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同行中脱颖而出,重中之重的是产品创新。只有以匠人之心不断地致力于技术革新,真正把产品做好、做精,才能持续提升公司品牌的竞争力。”刘文超说。历年来,在技术创新上,西子电梯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共同开发之路,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深度合作,全方位实现科技共享,加速提升了产品蝶变的力度和频度。
2015年1月,总投资规模达7亿元的西子电梯产业园投入营运。为把握当今电梯业最前沿科技,公司全面引入工业4.0概念,特别建立了实力超群的技术研发中心、首屈一指的产品测试中心和引领智慧制造的生产制造中心等三大核心平台,并将创新延伸至智慧研发、智能制造及远程服务等各个领域,迄今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全球化产业链。与时俱进的刘文超,又全力支持各部门快速引入了物联网、智能化等全新科技,先后组织开发了远程监控服务、二维码安装工艺、人脸设别控制等领先功能,以全新概念的智能化技术,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6月初,国内领先的、占地15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西子电梯测试中心,正式通过了CNAS的国家级权威认证,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同期,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旨在全面提升行业安全管理及员工岗位技能的西子电梯工程学院投入使用。上月底,公司又荣获了一张“金名片”:浙江省西子智慧电梯研究院被正式认定为省级研究院。
近年来,西子电梯分别获得全国质量和服务诚信优秀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及科技型百强企业,浙江省、杭州市双重技术中心,杭州出口名牌企业等荣誉称号。刘文超本人,也先后荣获了十大科技新浙商、临安市十大企业家及中国电梯业十大营销经理人等荣誉。
确实,在营销策划方面,多年的历练,使刘文超牢牢把握了国内外市场需求特征,因此,无论是产品定位、市场开拓、渠道建设或客户服务,都以精耕细作、快速响应为原则,有力促进公司的销售和服务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并深得众多客户与合作伙伴的认可。
至今,公司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已建立近50家分公司、20余个办事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同时,日臻完善国际市场的行销体系,分别在欧洲、中东、南美及东南亚等区域创建了独家代理或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海外市场已覆盖至70余个国家和地区…… 快速崛起的西子电梯,已被业内人士号称为一匹剽悍的黑马。
“我们生产出来的每一部电梯、每一个零件都须经过最精细的检测;我们所提供的每一个产品、每一项服务都能体现匠人之心的品质。”刘文超表示,“西子电梯的营销理念是,将业内外一流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创新作为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利器,推崇更为高效、更加智能的领先技术,真正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恒久的产品与服务。”
本报记者 徐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