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国内外人工智能大咖昨在杭“头脑风暴”

人类正迈向大智能时代

  本报讯 昨天,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端峰会暨IKCEST2017国际研讨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行。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专家汉斯·图而斯特鲁普分别在大会上致辞。浙江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图灵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杰·瑞迪教授等十余位中外院士、专家及五百余位国内外代表出席会议。

  本届峰会围绕“知识服务与人工智能”的主题开展研讨。陈左宁表示,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高度重视知识服务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今后将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并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内外工程科技界在大数据、知识应用、智能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世界工程科技繁荣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战略判断正在变成现实,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影响之大、渗透之广、植入之深前所未有,人类社会正在迈向大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产业将孕育无限生机、带来巨大机遇,将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智能经济、智能社会、智能生活。”冯飞在致辞中表示,浙江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点,为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径。

  潘云鹤认为,人工智能已走向2.0,同时也面临着重要挑战。“建议沿着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加强包括无人飞机、无人机、机器人、智能手机的研制,最终人工智能将会和中国的信息化合为一体,使得信息化的线路从数字化进展到网络化,最后进展到智能化。”

  罗杰·瑞迪论述了人工智能2.0技术服务人类的观点。“‘守护天使’是针对全人类设计的个人长效自主智能工具,旨在确保用户的安全和健康;‘认知放大器’是预测用户内心想法并将其轻松付诸行动的个人长效自主智能工具,能够预测超出预期的事件,并向用户发出警告。”罗杰·瑞迪建议有关机构重点研发数字驱动学习、人机协作增强智能、多语言多媒体数据挖掘、自主自愈系统技术等人工智能2.0基础型技术。

  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蔡达成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人类健康的应用系统。德国工程院奥泰因·赫尔佐格院士介绍了信息技术中的知识服务。浙江大学教授庄越挺则深入分析了大数据智能跃变趋势,并详细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KS-Studio系统——作为中国工程院领导的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项目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其目标是成为大数据智能的知识计算引擎。

  本报记者 徐璐璐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人类正迈向大智能时代 2017-09-29 2 2017年09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