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试点“健康扶贫保险”
低收入人群就医可获医保外补偿
眼下是衢州市柯城区花园街道新叶村村民郑雪姣骨髓移植术后的第三个月,日渐康复的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享到了保险的福!”7月27日,郑雪姣收到中国人寿衢州分公司“健康扶贫保险”赔付的2.5万多元理赔款,缓解了医疗自付费用缺口,近段时间以来一筹莫展的她第一次展颜。
郑雪姣今年57岁,20年来与丈夫经营一家水果店,谋求四口之家的生活。2016年3月,她被查出患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并与27岁的儿子配型成功。
手术后经医保统筹和大病救助,郑雪姣家庭仍需自付50多万元。家里多年积蓄加上亲戚朋友借的近20万元,医药费仍捉襟见肘,所幸有低收入人群医保外费用补偿帮忙。
在柯城区,目前像郑雪姣这样符合扶贫保险补偿条件的低保人员及低收入农户600余人,可获应补偿金额近60万元。
今年以来,柯城区在浙江率先开展低收入人群医保外费用补偿创新试点建设,6个县(市、区)成立扶贫办总牵头,民政、残联、财政、中国人寿等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小组,共同推进“健康扶贫保险”试点。
据悉,“健康扶贫保险”建立“1+1”核心保费分担机制,一方面由地方财政出资,另一方面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过费率优惠的方式为低收入农户办理健康再保险,即低收入群体因病、因灾或意外时,在医保、大病统筹及社会救助基础上,对自付部分再追加补偿或进行一次性补助,形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健康保险”四位一体的模式,并以此实现健康保险服务与民生保险服务的精准对接。
该保险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4600”巩固扶持对象(指如无巩固帮扶措施,年均收入极易滑入4600元以下人群)、低保对象、残疾对象和优抚对象四大类。目前已覆盖柯城区1.4万低保人员及低收入农户。
郑晓勇(化名)是双塘岭村人,因患慢性肾病成了民政救助的低保户,多年来靠年迈的父母收废品为生,高昂的医疗费令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经历了肾脏移植手术后,郑晓勇收到了保险公司3万元的“健康扶贫保险”理赔款,35岁的他对未来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中国人寿衢州分公司健康保险部经理曹国辉介绍,“健康扶贫保险”可以为年累计住院个人医保外费用达到1000元以上分级累进,最高赔付3万元,目前参保人数逾12万人,实收保费1312万元,保险公司目前受理案件11起。
“‘健康扶贫保险’主要是针对医保政策外的、非医保目录内的项目,累计到一定数额后,报销比例相应提高,不仅减少群众报销奔波的次数,也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曹国辉说。
据了解,中国人寿衢州分公司成立专项服务团队,主动对接各基层乡镇和农村,为每一位参保对象发放保险告知书,详细说明保障内容、保障期限及理赔须知等相关事项。同时开发智能理赔审核直付系统,开展免申请、免填单、免资料、免临柜、免调查等服务,实现“一次也不用跑”的服务目标。
九华乡上清村人郑银海(化名)是当地扶贫办、民政局认定的困难低收入农户。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4月,腹痛多日的他走进医院,被查出大肠穿孔、破裂等病症,住院共花费约11.7万元。经过医保统筹和大病救助后,仍需自付2.2万元。最终,“健康扶贫保险”帮其报销了30%,即6675.62元,减轻了他的经济压力。
本报记者 赵琦 通讯员 张信芳 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