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创新】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千万排行榜”发布

台州13家企业入围居全省第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经济学院日前联合发布《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千万排行榜(2017)》,浙江共90家企业进入千强榜,其中台州市企业占13席,仅次于杭州、宁波,居全省第三。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千万排行榜(2017)》是由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教授为核心成员的“大宏观·创新课题组”,经过近一年的数据采集与统计测算打造而成。该排行榜首次对国内8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全覆盖、全方位的评价。

  近年来,台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此次13家企业入围全国企业创新能力千强,是台州市取得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育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2016年,台州市被列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试点市。为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台州市以科技创新“115”行动计划为主抓手,启动《台州市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16-2020)》,各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应的培育计划。

  去年以来,台州市开展了“百企创强、千企攀高”活动,不断完善“省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阶梯式培育机制,深入实施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工程,在确保主导产业稳步发展、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的同时,突出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拉动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2016年,台州市组织认定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2家,新培育了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27家;全市有12家企业被评为全省“2016年度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总数比2015年翻一番,居全省第三。

  搭平台,打造科技创新示范中心

  为服务好科技型企业,台州市将台州科技城、高新园区两个创新大平台作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根据地,由台州经济开发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等会同台州市科技部门积极谋划,于去年底顺利完成并通过台州科技城的规划方案,同时启动了科创综合区核心区(浙大台州研究院)的建设项目。

  另一方面,台州市将各类高端科创平台以及众创空间等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油站”,市县联动进一步加强与大院名校的合作,大规模引进建设高端科创平台。

  至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建设各类科创平台30家,并发挥了明显成效。如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科技园已入驻项目15个,总投资2亿多元。

  通过推动创新平台的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348.6亿元,完成率为124.5%,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383.5亿元,完成率为111.5%,居全省第二。

  优环境,构建创新优惠政策链

  为了提供精准服务,台州市从“深改革”“优环境”入手,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优秀市”称号。

  一方面,台州市加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在全省首创“科技型中小企业转贷基金”,并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同时引导各县(市、区)开展符合实际、突出实效的科技金融合作活动,如椒江区设立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担保基金”,仙居县建立了“贷款风险池基金”,温岭市成立了“科技支行”,天台县开展了“科技贷”业务,黄岩区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等,受到广大科技企业的欢迎。

  另一方面,台州市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的融合,在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作相关政策、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培训管理、提供专利申请服务、激励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同时,建立维权专家团队,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016年,全市专利授权量2007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534件(同比增10.7%);参与调解专利纠纷案件622起,居全省第二;台州市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在全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绩效评价考核中荣获优秀。

  促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开花结果

  台州市把科技大市场作为技术成果交易的重要平台,因地制宜地加强线下市场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科技大市场线下市场全覆盖;实行线上与线下密切结合的方式,大大活跃成果交易,去年技术交易总额达36.03亿元,居全省第三。

  此外,台州市把产学研对接作为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途径,全年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20多场次;加强与国际科技合作德国中心的合作,通过邀请德国专家来台州开展技术交流等方式,有效推进中德科技合作,促使台州企业接轨世界高端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效益。此外,台州市还建立了“科技大使”制度,聘请来自英国、匈牙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5位科技大使,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为市内企业推选了200多个海外科技项目。

  本报记者 潘兴强 通讯员 祝雨萧


科技金融时报 【创新】 00006 台州13家企业入围居全省第三 2017-04-28 2 2017年04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