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车险全责车辆“逃逸理赔”时该如何出招
![]() |
车在路上行,在遇到两车或多车交通事故后,全责车辆虽然鲜有“肇事逃逸”,但是“逃逸保险理赔”却常常发生。
曹先生今年8月在路上正常行驶时遭遇后车追尾,交警到场后确认后车全责,同样开具了赔偿协议书,然后定损、维修,看似一切都顺顺利利的。然而当曹先生致电肇事车车主时,对方死活不接电话、不回手机,在联系了近一个月后,电话终于通了。曹先生质问对方:“你为什么不接电话,难道你不准备赔钱了吗?”然而对方的回答一时让曹先生哭笑不得:“对的,我就是不赔,就是要给你一个教训。”
而另外一位倪先生也曾遭遇类似的情况,后车因为违规变道后撞上了他的车。最终他虽然没有遭遇“逃逸保险理赔”,但是原本肇事车主应该赔给他1800元,但是这位车主也愣是寻出了歪理,赖掉了倪先生200元,对方说:“当时我被警察罚了200元,这200元由你来出。”
“代位追偿”有效但并不无偿
一旦遇到“逃逸保险理赔”,无责的一方该怎样维权?业内人士告诉你一个“代位追偿”的办法。
所谓“代位追偿”,就是因第三方对投保车辆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在赔偿金额内先行赔付给投保人,再代位行使车主对第三方请求赔偿的权利,这在保险法中被称为“代位追偿”制度。也就是说,无责任的一方可以通过自己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让其对全责方行使请求赔偿的权利。采用这种作法的好处是,一旦遭遇“逃逸保险理赔”,无责的一方可以拿到原本该得的理赔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代位追偿”并非最好的应对办法。因为车主如果采取这样的做法,则会留下一次理赔记录,下一投保周期的保费会有所提高。一位车险方面的负责人说:“国内普遍的做法都是这样,但也有的保险公司的‘代位追偿’比较人性化。如果保险公司通过法律途径追偿成功,那么这次追偿就不记录到车主的名下,下一投保周期的保费就不会增加。”
绝大部分车主知道“代位追偿”吗?据媒体报道,在商业车险改革试点中,“代位求偿”的案件增加了不少。但是由于可追偿成功率并不高,这也是目前保险公司均没有大张旗鼓宣传“代位求偿”的一个原因。
“怠于理赔”可找全责方买单
那么有什么比“代位追偿”更为方便有效,同时不增加下一投保周期保费的办法呢?相关业内人指出,如果遇到“老赖”,还可以通过“怠于理赔”的办法。
所谓“怠于理赔”,就是全责方不按约定时间进行查勘定损,或全责方不配合理赔的,均可认定为“怠于理赔”,无责车辆车主只需要带着事故证明、行驶证等相关材料,到对方保险公司窗口,填写对方怠于赔偿的情况说明,就可以要求对方保险公司直接赔付。比如,有的保险公司只要能够拿出与全责方沟通的电话、短信记录,证明对方不配合理赔,就能走“怠于理赔”的途径了。
与“代位追偿”相比,“怠于理赔”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找全责方理赔,但是通常还需要符合一些条件:第一,责任已经明确;第二,知道对方投保的保险公司;第三,案件索赔金额数额不大;第四,事故只有车损,没有涉及人伤。
“分开划付”能直接转账
徐先生日前遇到了这样一起事故:他的车被肇事车辆追尾,对方被认定全责。走完所有流程后,徐先生找到全责车车主索赔。徐先生认为,按照惯例应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双方应该面对面的,一方提供所有维修理赔的发票、定损单等,一方拿出理赔款。而全责司机却认为,徐先生应该先提供所有维修材料,然后等他把所有材料递交到保险公司,等理赔款放下来之后再支付给徐先生。
不过,由于徐先生此前有过遭遇:把所有的维修材料交给全责方后,对方“逃逸理赔”了,所以这次他死活不肯。于是双方理赔陷入僵局,徐先生认为,全责司机这是在为逃逸理赔找借口。
一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并非真正的“逃逸保险理赔”,双方可以通过“分开划付”的办法解决。“按照常规,一起事故中全责方和无责方是‘打包’理赔的,理赔金统一打到全责方的账户,再由全责方转给无责方。”该业内人士表示,分开理赔就是全责方的保险公司分别直接打给全责方和无责方,特别适合像徐先生那样与全责方就理赔支付细节有不同看法的情况。采用这种“分开划付”需要双方携带身份证、赔偿协议书等材料,共同前往全责一方的保险公司任一网点,签订“分开划付”协议书就可以了。
司法途径让维权更加立体
当然,上述无论是“代位追偿”、“怠于理赔”还是“分开划付”,都是通过保险渠道进行。老百姓还可以采用司法途径,通过正常的诉讼追回理赔款。”
类似出现了确凿的“逃逸保险理赔”之后,进入诉讼程序后全责一方肯定败诉。届时,哪怕被执行人以没钱为借口,但是高院层面和保险公司是有平台联网的,一旦监测到被执行人任意一张银行卡或者一个账户上有资金,就会自动划到法院系统,作为“逃逸理赔”的赔偿金。
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