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浙江双打办通报2016年云剑行动最新成果

大数据一年打掉14亿元假货

  本报讯 跨国假冒润滑油案、跨12省销售上亿元假冒内存案、微信社交平台逾3000万元假烟案……浙江省“双打办”日前通报“2016年云剑行动”最新成果,该行动依托阿里巴巴大数据在一年时间内查处制售假货窝点417个,破获假货案件总案值达14.3亿元,像一把利剑一样直捣线下制假售假老巢。

  “互联网或电子商务本身并不产生假货,假货的根源在线下。要从根本上解决假货问题,必须线上线下联动。”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智飞表示,阿里一直将大数据转化为线索,与工商、公安一起将隐藏在闹市里、乡村中的制售假货者绳之以法。去年5月在全国“双打办”的指导下,阿里首次与浙江省“双打办”发起“云剑行动”,全面开展浙江范围内的侵权假冒犯罪打击行动。

  相比去年,“2016年云剑行动”战果进一步扩大,阿里巴巴向浙江执法部门推送的线索数量从385个上升到402个,查处制售假货窝点从244个上升417个,破获假货案件总案值达14.3亿元,承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包括销售网络遍及12个省市,总涉案金额达1.2亿元的假“三星”内存案;涉案金额上亿元,从马来西亚流入中国的假“美孚”、“壳牌”、“嘉实多”润滑油案;一次打掉15个售假窝点,抓获44名犯罪嫌疑人,总涉案金额近2000万元的义乌地区售假集群案等。

  “大数据技术是我们能协助执法部门打掉这些大案要案的关键。”叶智飞表示,面对线上线下庞大的商品交易体系,阿里巴巴通过解析所拦截的涉假商品链接、被揪出的售假卖家和权利人、消费者投诉举报等信息,运用数据模型与用户画像,对涉假商品、售假团伙做溯源追踪,绘制出这些团伙的线下分布地图。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分析挖掘出活跃可疑售假团伙数千个,从而构建了一张基于阿里巴巴大数据的打假地图。

  有了地图在手,打假者们才能按图索骥,直捣假货老巢,“2016年云剑行动”共计打击了服装、鞋子、眼镜、电器等30余种假货商品,保护了“星巴克”、“匡威”、“阿迪达斯”、“耐克”、“美孚”、“暴龙”、“飞利浦”等131个品牌。

  通讯员 钟欢欢 本报记者 林洁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大数据一年打掉14亿元假货 2016-12-16 2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