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让新能源汽车更环保
——访浙江科技学院教授胡桂林
![]() |
图为浙江科技学院教授胡桂林在实验室。 |
全世界很多地方在上油电混合或者电动汽车项目,可是浙江科技学院教授胡桂林和他的团队六年前就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研究用于汽车新能源的氢燃料电池,并且特制了一辆氢燃料电池的小三轮车。
近日,记者随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人员走访了浙江科技学院。胡桂林认为,燃料电池比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锂电池更环保,因为氢和氧作用后生成水,对环境有百益而无一害,用于航空航天动力的燃料电池其氢氧反应生成的水可以提供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饮用。并且燃料电池效率高,不像热机的效率受到卡诺循环限制,不会像锂电池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另外,氢燃料电池自身重量很轻,不会像电动汽车背着好几百公斤的锂电池行驶过程中会消耗很大能量,而且制氢的成本比锂电池低很多,价格上也划得来。
据介绍,基于以上优点,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近些年来开始投入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比如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使用了40辆燃料电池大巴车,效果非常理想。最近日本丰田也推出了一款燃氢电池家用轿车,售价6万多美元,比较亲民。
胡桂林和他的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提高燃料电池性能的基础研究,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优化的机理和实验研究”早在2013年就结题通过验收,近年来正试图寻找有意合作的单位或企业。
胡桂林是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和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曾前往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燃料电池创新研究所等燃料电池著名研究机构从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和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等各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等课题的研究。已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次,EI收录30篇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传递现象的基础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获发明专利2件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件。
尽管燃料电池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待时日,我国目前只有北京和上海各有一个示范加氢站,但胡桂林仍然充满信心,他认为只要政府大力推动,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到应用并且产业化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本报记者 金乐平 通讯员 陈登 俞振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