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大咖昨在乌镇谈 “互联网+物流” 用大数据智能化打造新物流
![]() |
本报讯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留给物流行业的是大量货物爆仓、滞留,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新课题。11月17日,“互联网+物流”分论坛在乌镇举行,业界专家以“互联网+物流”创新与实践,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为主题,商讨中国物流的发展创新和转型升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今后“互联网+物流”将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高效运输”、“互联网+智能仓储”、“互联网+便捷配送”、“互联网+智慧物流”、“互联网+供应链一体化”五大战略选择。要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物流在线化和业务数据化,通过搭建去中心化、去边界化、去中介化的互联网平台,优化产业链条,推进市场集中,助推产业变革,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四流合一”,搭建合作共享、协作共赢的开放平台,重构产业生态体系。
菜鸟网络首席执行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童文红则表示,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思想、一种技术,所以当下的“互联网+物流”应该“换道超车”,换到一个大数据与智能的跑道上来做中国的物流。过去三年通过提高电子面单的渗透率,物流光是面单电子化以后的纸的成本每年节约超过12亿元,也正是通过电子单各大快递公司的分拨中心已经开始用自动分拣或者半自动分拣,接下来将进入高速自动分拣阶段,大大提高派件的效率。她说,智能、数据、协同共享的理念是今后改变中国物流产业最大的力量。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科学家李正平指出,供应链的变化直接体现在产品生产周期被分成了好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市场情况都不同。为此,需要对物流提出数字化的新要求,对物流进行预测,了解这些客户的具体需求是什么,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提供运输服务。
本报特派记者 孟佳韵 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