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科技党建】

用数据夯实科技管理的基础

——记浙江省“万名好党员”、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统计所所长刘君

  从1997年至今,刘君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已有19个春秋。在工作岗位上,刘君庆幸自己能亲自参与省科技厅统计研究的每一项工作,庆幸能与这个创新创业的时代一同成长。

  从“弱冠”走向“不惑”,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刘君为自己的青春能在最美丽的时代绽放感到骄傲。 

  2003年,刘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对她而言,党员的身份不是给了她骄傲的资本,而是让她多了一份责任。  

  统计数据这一职业,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采集、统计、录入,整天与数据打交道,在别人眼里显得枯燥与乏味。“1992年被分配到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做的就是软科学的研究。”刘君说,当时的工作就是对政策进行研究,为省科技厅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政策咨询。“课题研究自然是离不开数据支撑的,但当时的情况是,我们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向科技厅要。”这样的状况没有持续很久,省科技厅因为工作需要,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帮助统计调查数据,于是在1997年,刘君开始接触统计工作。

  2009年,刘君因主持浙江省R&D资源清查工作获得国家级先进个人荣誉表彰,这也是刘君在工作后参与的一项重大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工作。刘君在资源清查中全程辅助计财处的调查工作,包括浙江省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清单入库、研发活动统计,以及相关单位人员培训等。

  甘做幕后者,是刘君这样的统计人员甘于寂寞、默默付出的真实写照。统计工作既要实事求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又要做到及时更新锦上添花,这就要求刘君他们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在2014年,刘君主持建立《省科技厅统计制度》。“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原有的、传统的数据已经满足不了领导的要求,近期一些新业态的出现,类似于众创空间等更是不在我们传统的统计系统之内。”刘君告诉记者,他们决定对统计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的路不好走,对于统计工作者也是一样。“很多事物我们之前都没有了解,我们要研究孵化器是什么、特色小镇在做什么,只有摸清了这些新产业,我们才能够进行调查统计。”刘君说,他们现在在统计的项目有11个,多为一些稳定的项目,例如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科技经费和金融、国家级项目立项等。“虽然对于一些新的产业我们没有能力实现精准的数据统计,但我们会尽可能地进行多方合作,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和联系中心,一步步地规划统筹,争取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刘君表示,为了对已有的数据及时作出更新,他们已经缩短了数据调查的时间,具体表现在将一年一次的调查改为一季度一次的调查等。

  “满足管理者最大的需求,建立全方面的数据系统,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在刘君的心里,她希望统计分析与评价研究所不仅仅是数据中心,更希望成为科技厅开展科技管理工作的抓手,“现在社会都在用数据说话,我们希望能够统计更新已有的项目,在未知的领域,也和各个部门建立联系,能够让管理者更及时地了解各个业态的发展情况,通过调查、统计、监测、考核,让我们统计分析与评价研究所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实刘君在做的工作有很多,例如主持建立了地方科技统计主要指标数据库、软科学平台数据库,主持完成了创新型城市(县、区)建设评价、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等一系列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多次被省政府和省级管理部门采用,为实施“八八战略”、建设“两富、两美”浙江作出了积极贡献。

  统计工作是平凡的,统计工作者却是伟大的。统计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可靠”。当前,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还需要创新理念,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刘君说。

  本报记者 王菁


科技金融时报 【科技党建】 00007 用数据夯实科技管理的基础 2016-07-01 2 2016年07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