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健康】

输液其实就是一次小手术

  打点滴病好得快,输液能够通通血管,哪些输液的习惯是正确的?首部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研究蓝皮书》(以下简称《共识》)日前正式发布。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世卫组织很早就提出的给药原则。然而日前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滥用输液以及输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仍然存在,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对此,药学专家提醒公众,输液其实就是一次小手术。

  微粒是注射液难除的副产品

  实际上,微粒一直是注射液如影随形的“忠实伴侣”。 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蒋志平解释,在注射液的生产、储存、运输、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几乎都有可能被不溶性微粒污染。一是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中带来的,如药物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碳黑颗粒,包装带来的塑料颗粒等;二是注射液的配置中带来的,如输液器穿刺胶塞带来的橡胶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等;三是环境因素,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入药液。这些原因有些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但有些是难以避免的。

  在2010年北京某医院对吊瓶的抽检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

  玻璃屑或是问题包装所致

  “未开封的药瓶里有玻璃碎屑,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蒋志平说,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注射液的生产环境必须要符合国家GMP标准,生产用原材料和注射液成品都必须经过包含微粒限量检查等10多项严格的检验和复核后方可使用和出厂。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注射液里是不允许出现玻璃碎屑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有可能是个别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更换质量不合格的包装材料。”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里的急救药品的利润很低。如果对比一袋5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和一瓶普通矿泉水的价钱,你就会发现,药品厂家的利润一再被压缩,企业寻求生存的方法也就费尽心思了。

  蒋志平在接受访问时表示:“我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其实也算是个小手术,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因为需要刺破血管并往血管里输入并不属于血管里的东西。”适之


科技金融时报 【健康】 00008 输液其实就是一次小手术 2016-06-14 2 2016年06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