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竟会长在眼中
60多岁的赵大伯一年多来眼睛视物模模糊糊,近日他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被诊断为罕见的原发眼内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赵大伯一直身体不错。一年多前,他开始感到双眼看东西模糊,好像蒙上了一层薄纱。当地医院检查后认为是“葡萄膜炎”,采用激素治疗,视物却越来越糊。赵大伯开始辗转于多家医院(省内及上海、重庆等各知名眼科专科)就医,可总是得不到确诊,视力则越来越差了,一双眼睛只剩下光感。今年3月中旬转入浙江省人民医院。
该院眼科邀请了血液科、神经内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皮肤科脑外科相关专家,各抒己见,怀疑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然而诊断并非易事,需要进行眼玻璃体切除视网膜探查+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检查。通俗地说,就是通过手术把眼球里的玻璃体取出来检查一下,稍一不慎,经手术的刺激,则很有可能使仅有的视力也消失了。
手术中,只见患者右眼内大片地毯样黄色增殖膜覆盖在视网膜上,视神经及周围多处出血灶,黄斑及周边视网膜高度水肿,手术难度着实不小。眼科主任吴苗琴教授在显微镜下,娴熟地用微创玻切头切除已经严重机化牵拉的玻璃体,切下来的玻璃体标本进行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检查,找到了异常B淋巴细胞群,终于确诊是眼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术后检查,为患者视力保留了非常宝贵的光感。
吴苗琴介绍,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以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淋巴瘤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赵大伯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的淋巴瘤,原发于眼内,临床上统计,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只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3%,其中原发于眼内部位的更是少见。其临床表现上很像常见的葡萄膜炎,又没有出现全身症状和阳性体征,很具有伪装性,为疾病的确诊增加了很大难度。接下去,该院眼科与血液科等科联合,为患者制定实施适宜的化疗方案。据专家称,其治疗是常规的,并不复杂,主要是该疾非常少见,诊断较困难,此为浙江省人民医院几十年来首次发现。
宋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