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前沿】

“中国脑计划”: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中国脑计划分为脑科学以及类脑科学两部分

  “中国脑计划”的名称为“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以及以建立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

  这项由中国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牵头的脑科学计划,已经过国内专家2年时间内数次讨论及论证。该计划将作为我国六个长期科学项目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长期资助,资助时间长达15年(2016~2030年)。

  “中国脑计划”主要解决大脑三个层面的认知问题:1.对外界环境的感官认知,即探究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如人的注意力、学习、记忆以及决策制定等;2.对人类以及非人灵长类自我意识的认知,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人类以及非人灵长类的自我意识、同情心以及意识的形成;3.对语言的认知,探究语法以及广泛的句式结构,用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

  据专家介绍,该计划有望帮助我们从大脑图谱到大脑认知这一过程有一个广泛的理解。我们不仅能区分大脑不同区域的细胞类型,同时对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结构,大脑细胞之间的连接也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大脑认知则体现在,有关大脑细胞形成节点的分子以及遗传因素,脑活动的形成以及行为产生的机理等方面。

  脑计划对我国基础脑科学技术研究平台有很大的提升,这些技术体现在神经标记和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大脑成像技术、神经调节技术、神经信息处理平台等方面。此外,该项目有望建立一个脑图像国家平台、一个有关大脑功能失调的血液生物库和大脑生物库以及大脑健康训练和教育中心,对于基础脑科学研究来说,由此带来的长尾效应非常明显。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也强调,中国执行脑计划拥有诸多方面的优势,例如中国灵长类动物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在非人灵长类脑疾病模型上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除了能促进基础脑科学外,“中国脑计划”也有益于我们对大脑疾病的探索。该计划一旦落实,未来我们有望通过分子、影像以及相关标记物,即可在大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大脑疾病的遗传、表观遗传以及病理性功能失调等方面的研究,掌握大脑疾病的发生机制。常见的脑功能障碍疾病,如自闭症、心理障碍、抑郁症、上瘾以及神经衰退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帕金森等疾病是这项计划首先要攻克的目标。

  类脑科学研究,则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上。通过类人脑神经网络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建立以及通过类脑计算、处理以及存储设备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以及类脑机器人等项目的开发。尽管包括霍金、比尔·盖茨以及马克斯在内的业内知名人士,忧虑人工智能的发展,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人工智能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国脑计划”对这一领域显然很重视,专家表示,这一领域多学科的结合能更好地理解脑科学以及人工智能技术。

  “上海脑计划”已先于“中国脑计划”启动。2015年3月27日,由上海科委主导、复旦大学等1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发展愿景”项目顺利启动。根据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在“2015浦江创新论坛”上表示,“上海脑计划”主要目标在如下几个方面:解析复杂数据,模拟脑工作,探究记忆、学习、决策等原理,模拟智能交互,大数据挖掘,智能医疗诊断等方面。如此看来,“上海脑计划”与“中国脑计划”的发展目标如出一辙。


科技金融时报 【前沿】 00009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2016-03-04 2 2016年03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