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十辆车就有七辆搭载智能辅助驾驶
自主品牌推动全民智驾加速落地
2025年新能车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迎来爆发,车企纷纷开始卷智驾。2月,比亚迪率先发布了“全民智驾”战略,上至百万级的仰望车型,下至价格亲民的海鸥、海豚,都开始搭载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拥有该功能的车型最低售价进入10万元内,也引起了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其他品牌也快速跟进。当前,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五菱、广汽、智己、零跑、小鹏、蔚来、理想、鸿蒙智行、小米等多家车企均已推出或官宣全民智驾系统。
以比亚迪为例,旗下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称为“天神之眼”共有三个版本,主要区别在于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数量上,根据不同的车型和级别进行适配。如今三个多月过去,来看看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普及率如何。
根据比亚迪的数据,4月份其国内乘用车销售300210辆,其中213325辆搭载了“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占比高达71%。这意味着,比亚迪在国内每卖出十辆新车,其中就有七辆搭载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比亚迪智能驾驶辅助车型单月销量已经超过了鸿蒙智行、小鹏、理想三家销量总和的两倍,中国智驾汽车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大家在共同推动行业智能化渗透率提升。
凭借庞大的销量基数,比亚迪在普及智驾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截至今年4月底,比亚迪全品牌所有搭载天神之眼和乾崑智驾的车型累计销量已经超过48万辆,每天可生成超过3000万公里的智驾数据。海量的数据给了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快速升级迭代的动力,让其易用性、好用性、安全性不断提升,而更多用户愿意用就意味着会产生更多数据,反过来又促进了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迭代升级。
在智驾端到端大模型时代,数据量的多少将决定智驾的进化速度和功能体验。比亚迪当前已经拥有行业最大的智驾和数据底座,随着“全民智驾”战略的深入和智驾车型占比提升,其数据底座也将持续壮大。这一优势是行业中其他车企不具备的,尽管比亚迪在智驾上发力不算早,但凭借巨大的数据量,其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成为行业头部智驾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比亚迪“全民智驾”战略进展神速并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实打实投入换来的。除了上述巨大的数据量优势,比亚迪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研发人员超过12万名,其中智驾工程师超过5000人,可实现智驾软硬件全栈自研,这是比亚迪敢于率先发布“全民智驾”战略的核心底气之一。此外,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还可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智驾功能普及。
车企宣传的“高阶智驾”,是指在公开道路具备一定程度自动驾驶能力、但仍需人工监管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目前,多家车企以“车辆可实现车位到车位自动驾驶”为标准,定义高阶智驾。
车企在推出高阶智驾时均表示,希望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技术进步的价值。在业内看来,高阶智驾大批上车也是一种市场竞争策略。在汽车电动化竞争红海时代,车企需通过智能技术研发进行差异化竞争,提升车辆自动驾驶水平是行业的主流选择。
注重砸钱搞研发一直是比亚迪的一大特色。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1703.60亿元,同比增长36.35%;实现归母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一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达142.23亿元,远超净利润,相当于每日投入1.58亿元用于研发。在重金研发的支持下,比亚迪的智驾进步神速。
比亚迪在很多场合都强调安全,早年间唐甚至被网友戏称为“公路坦克”。在今年全民智驾战略发布会上,比亚迪再次强调“智驾是安全出行最强的守护”。比亚迪表示,“天神之眼”智驾可通过实时监测路况、主动安全能力,来精准规避可能的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为用户出行保驾护航。
随着全民智驾战略持续推进,比亚迪智驾车型的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比亚迪将借此推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智驾渗透率快速增长。在电动化之后,智能化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下一个大趋势。另一层面,目前市场上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时,车辆是否拥有一定自动驾驶能力会是其购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拥有自动驾驶能力的产品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尤为明显。
比亚迪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车企正在成为新的行业风向标,行业话语权正在发生转移,而智驾,就是“比亚迪们”发起反攻的号角。
本报记者 王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