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实现“研发在实验室、转化在萧山”的创新闭环

萧山科技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科技成果如何跨越“最后一公里”实现产业化?科技服务如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近日,杭州市萧山区2025年科技成果转化员线下培训(高端装备)暨“潮启科转”走进科创平台活动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举行。本次活动通过政策解读、金融赋能、实操培训、成果推介等多元场景,为全区100余名科技成果转化员及科创平台负责人搭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桥梁。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关乎产业链价值跃升,更是衡量区域创新效能的关键指标。”萧山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缘圆表示,科技成果转化员作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中的一份子,用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科技成果提供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周期服务。近年来,萧山区通过将转化员纳入人才培育体系、推出“先研后转”的“安心保”制度等举措,优化创新生态。她期待通过“潮启科转”品牌系列活动,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技术转移人才成为创新要素的“连接器”,让科创平台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真正实现“研发在实验室、转化在萧山”的创新闭环。

  “来杭6个月,我已对接省市区街道各级部门,这种主动服务的力度在全国都少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副院长刘术彬感慨道。他表示,杭州政企协同的创新生态独具优势:一方面政府服务意识强,各部门主动对接科研机构;另一方面企业创新需求旺盛,转型升级意愿强烈。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他总结出“三快”心得:腿要勤,不放过任何对接机会;手要快,随时记录产业需求;脑要活,既要摸清科研机构技术优势,又要掌握产业链布局特点。

  培训不仅有深入的政策解读,更设置了丰富的实操培训课程。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濮锴系统讲解了技术合同认定的六个关键环节,包括合同登记概述、分类标准、认定流程、创新券政策、税收优惠和政府奖励政策,为企业规范技术交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提供了实操指南。

  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出的“智者大模型”成为活动现场的焦点。该平台依托大数据和AI技术,具备企业需求预测、成果智能匹配、专家精准推荐等核心功能。该平台先后撮合西电杭研院、北科大等1000余个项目与近万家(次)企业开展沟通,促成西电杭研院智能装备计算机系统实验室团队、湘湖实验室的牛初乳免疫因子技术科技成果、北航杭研院团队高导热绝缘复合材料项目在杭州落地转化。

  基于多模型融合以及AI大模型技术的乳腺癌诊断系统、工业设备职能健康管理系统、自动驾驶验证平台……活动现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团队相关负责人重点推介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会后,与会成果转化员与科研团队就技术细节和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场培训系统全面,从政策解读到工具应用都极具实操价值。”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启真基地)成果转化员叶桑在培训后表示。她坦言,日常工作更侧重企业落地后的服务,对技术合同认定等前端环节了解有限。通过培训,她不仅补齐了知识短板,更掌握了“科技成果转化大模型”这一智能工具。“以前要花大量时间摸索的政策和流程,现在通过系统化培训就能快速上手,这对提升我们服务初创企业的专业度特别有帮助。”叶桑说。她计划将培训内容立即应用到企业服务中,助力更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本报记者 陈路漫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萧山科技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2025-05-20 科技金融时报2025-05-200000200007 2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