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不法中介陷阱守护金融消费安全
![]() |
龙游农商银行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活动。 |
![]() |
建行龙游支行网点工作人员为客户普及金融知识。 |
![]() |
泰康人寿龙游支公司工作人员为退保客户讲解保单条款。 |
当前,不法金融中介呈现多发趋势,对公民财产和信息安全、金融行业生态健康都产生了严重危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持续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决策部署,强化央地协同、聚焦多维施策,联合地方政府部门及辖内金融机构,打击金融乱象,净化金融生态环境,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衢州监管分局积极响应号召,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健全消保体制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将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贯穿全年,部署开展2025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以“维护权益”为主题,围绕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非法金融中介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和风险提示,帮助金融消费者远离非法金融中介陷阱。
通讯员 潘怡 汪瑞翔 本报记者 郑谦
识破代理骗局 阻断黑产陷阱
近年来,金融领域的非法职业代理维权“黑灰产”日益呈现出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一些中介打着“反催收”“征信修复”等代理维权旗号,收取高额手续费,攫取非法利益的同时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及诈骗风险,严重损害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衢州监管分局聚焦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及金融机构合规经营,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宣教活动、强化内部精细化管理,帮助持卡人识别并远离代理维权“黑灰产”,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和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龙游农商银行对内强化员工应对投诉培训,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缩短处理周期,降低客户寻求外部代理的动机;对外加强客户教育与风险提示,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短信、网点等线上线下渠道,加强对客户正规投诉渠道的引导,并提示如信息泄露、资金损失、法律风险等委托非法代理维权的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4年12月,该行接到一起关于信用卡分期的客户投诉,投诉缘由是该行现有分期政策规定无法满足客户诉求。在与客户的多次协商沟通中,银行工作人员发现这名客户过于精通银行处理投诉流程,与客户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征不符。投诉来电归属地也与系统内客户留存号码不符,回拨客户号码振铃4~5声后“滴”一声才会接通,疑似被设置为“无应答呼叫转移”。工作人员推测,来电投诉的可能是不法代理维权中介而非客户本人,客户存在被骗取费用及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于是便通过系统内电话,加上对方微信好友。经核实,该微信使用者才是真正的客户,客户表示南昌号码的持有人是其网上认识的“朋友”,称花点“小钱”能够帮他解决信用卡还款的事情,便让这位“朋友”来冒充处理。
银行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耐心解释该行分期政策,同时提示个人信息泄漏风险,让其明白最终的处理结果与其本人自行处理并无二致。最终,在工作人员劝解下,客户恍然大悟,于2025年2月自行前往该行办理了分期手续,挽回了手续费损失。
“代理退保”套路深
“全额退保”别轻信
“代理退保”黑产一直以来是保险行业的一大痼疾,近年来出现利用短视频、直播、微信群组等渠道招揽客户的新趋势。部分组织或个人以“代理退保”为名,诱导、教唆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事宜,从中牟取高额手续费。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秩序,还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提高社会公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维护保险市场秩序稳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衢州监管分局持续推进“代理退保”黑产乱象整治工作,推动辖内保险业机构深入开展消费者风险提示和宣传教育。
“真的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极力劝阻,我就轻信网上的视频,掉入代理退保中介的陷阱了。”今年年初,泰康人寿龙游支公司工作人员成功劝阻了一起有代理退保中介介入的事件。
2024年10月,客户许某投诉称自己在农业银行的20万元贷款即将到期,因资金不充足,名下保单除了一份惠健康要交之外,其余保单都要求全额退保。收到这一投诉后,保险公司的运营经理给客户致电,详细了解对方退保的真实意图。得知客户在某视频号上刷到“全额退保”的视频,该公司工作人员意识到此次退保事件系代理中介介入的代理退保案件,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由负责人与客户进行面对面沟通,并且现场给客户播放了不法分子利用“代理退保”给客户带来重大损失的案例,分析了退保的利弊。鉴于客户各张保单缴费已经有5~8年,到了正式开始享受保单保障权益的时候,继续持有保单有利于家庭资金风险的分担,劝导客户不要被网络上的不实宣传误导,从而损害自身的利益。
经过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和沟通,客户最终决定所有的有效保单继续缴纳保费,也认识到了网络上不实言论的陷阱,庆幸自己先来保险公司沟通,而不是继续找网络上的所谓“代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近年来,泰康人寿龙游支公司为了防止“代理退保”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了退保三重劝阻机制。当有客户来公司要求退保时,柜面人员深入了解客户退保缘由,先做相应的劝阻工作,分析保险合同本身的保障权益;若劝阻不通,柜面人员会通知客户原代理人,若原代理人劝阻无效的,则向支公司负责人汇报。
同时,泰康人寿龙游支公司定期利用早会时间对代理人进行代理退保黑产、产品知识等的培训,按月度举办消保工作培训,提升代理人处理消费者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
深夜阻止套贷局
守住金融安全线
当前,不法贷款中介活动频发,部分中介机构以“银行内部渠道”“百分百放款”等为噱头,通过虚假宣传、违规收费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诱导消费者陷入债务危机。更有一些中介为促成贷款,教唆消费者伪造银行流水、收入证明等材料,谎称“包装资质可提高通过率”。消费者一旦使用虚假材料申请贷款,不仅面临贷款被拒风险,还可能因涉嫌骗贷承担法律责任,影响个人征信记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衢州监管分局深刻认识不法贷款中介对金融市场秩序和风险化解造成的严重危害,对内加强部门间、行业内统筹协调,对外深化央地协同、行刑联动,凝聚内外各方力量构建协同推进的治理打击体系。
建设银行龙游支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建立预警监测机制,通过行内预警系统、反欺诈系统,对客户资金流向、关联关系等多维度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并人工排查异常情况。
2024年11月,该行刘经理发现系统推送一条异常信息提醒:其名下客户某建设公司凌晨1时57分支用贷款近150万元,客户支用的金额、时间引起了客户经理的警惕:一是近期走访维护客户时得知近段时间日常交易量不大,客户暂无信贷需求;二是客户支用时间异常,发生在凌晨时段,非正常工作时间。基于此情况,刘经理立刻向该行负责人汇报,对贷款资金进行管控,阻止资金被划走。翌日上班,客户经理与客户电话联系,询问支用贷款具体用途。起初,客户支支吾吾含糊其词,只是笼统回应经营所需。在客户经理一再追问下才得知,客户支用贷款并非经营所用,而是另有其他用途,最初并未想到通过挪用贷款的方式获取资金,在网上认识贷款中介后,经过中介的教唆与诱导,才在深夜进行支用贷款。客户经理遂对该客户进行了风险提示,告知客户此举属于违规行为,甚至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同时也提醒客户注意个人信息泄露。在客户经理耐心沟通与劝解下,该客户最终放弃使用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