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汽车】

合资品牌溢价能力正面临严峻挑战

  12万多的东风日产轩逸,15万多的广汽丰田凯美瑞、广汽本田雅阁,14万的一汽大众iD4……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品牌的溢价能力正逐渐消失。这一趋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中尤为明显,对合资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构成了严峻挑战。

  溢价能力消失的背景

  过去的2024年,比亚迪以全球销量427万辆排名汽车全球销量榜第5名,吉利以334万辆全球排名第10名。目前,自主品牌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自主品牌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方面拥有领先优势,推出了多款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对价格、性能、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合资品牌面临着来自自主品牌和跨国品牌的双重压力。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合资品牌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导致品牌溢价能力进一步下降。

  溢价能力消失的表现

  自2023年起,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下滑。从一度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跌至2024年不足35%,销量也首次跌破千万辆大关。

  为了稳住市场地位,合资品牌频繁采取降价促销策略。然而,这种做法并未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反而进一步削弱了品牌溢价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购车观念的转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而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合资品牌曾经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口碑建立的市场地位正逐渐受到冲击。

  如何应对溢价能力消失的挑战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合资品牌需要加速电动化转型步伐,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同时,加强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合资品牌可以加强与本土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合作,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性能。同时,通过技术共享和联合研发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合资品牌需要更加注重品牌本土化建设,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通过深入了解中国市场需求和文化特点,打造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孙侠


科技金融时报 【汽车】 00004 合资品牌溢价能力正面临严峻挑战 2025-03-04 2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