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委员通道”开启,科技创新成为热议话题

勇于搏击浪潮,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机遇

  本报讯 1月13日,在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现场,科技创新成为了热议的话题。来自不同领域的政协委员们纷纷围绕这一主题,分享了他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

  当前,浙江正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建设创新浙江。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科技大学校长陈建孟表示,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做好学科专业优化布局和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两方面的工作。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陈建孟介绍,浙江科技大学正在按照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要求,重点打造绿色过程和智能制造两大高峰学科群,努力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陈建孟列举了一个案例。“我们学校的教授科研团队深入宁波、绍兴、舟山等地,成功攻克了绿色工艺、碳污监测、低碳治理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还构建了在国际上具有引领性的技术标准体系。”他说,“这些成果已经在全国1/3以上的化工园区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大力培育和支持农创客,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其中“90后”“00后”占了一半以上,成为“新农人”的中坚力量,在共富大舞台上展现身手。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鄞州姜山归本水稻农场负责人汪琰斌作为农创客的代表,分享了他在带领青年农创客创业创新、助力共同富裕方面的故事。

  汪琰斌表示,青年农创客正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发挥有知识、有闯劲的优势。“以前,老一辈教我们除草、播种;现在,我们用植保无人机帮他们防病、除虫。我们的农机服务中心自建成以来,已经累计服务了400多户农户,服务面积超过5万亩,为农户们创造了近千万元的效益。”汪琰斌说,他相信青年农创客正慢慢从学习者、跟随者变成推动者、引领者。

  他提到,他们通过劳动研学、乡村电商、农产品研发等多种模式,帮助浙江的好产品走得更广、更远。“我们余姚慈溪的杨梅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深加工,把原来只能短短卖一个季节的杨梅,变成了四季可用的浙江美味。”汪琰斌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农业创新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对外开放“桥头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成为浙江的“金名片”,民营企业更是浙江开放路上的生力军。

  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力成分享了圣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何实现走出去、成功开辟全球市场的经验。“圣龙是一家致力于为绿色智能汽车提供关键部件解决方案的单项冠军企业。”罗力成自豪地说,“我们借着引进来的东风,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

  他介绍,圣龙开发的电子油泵产品已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底盘和电驱动系统之中,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效率。“目前我们的产品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覆盖率已经超过了30%,现在也陆续接到了更多海外客户的订单。”罗力成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坚信广大浙商在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定能够持续弘扬好新时代浙商精神,勇于搏击浪潮,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机遇。”本报记者 陈路漫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勇于搏击浪潮,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机遇 2025-01-14 2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