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金融监管分局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行动
办好金融“小实事”做实民生“大文章”
![]() |
![]() |
舟山市长护险服务中心组织举办全市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培训。 |
![]() |
银行机构向户外工作者进行反诈宣传,守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舟山考察调研,与当地群众促膝长谈的一幕令人难忘。此后,“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成为当地金融系统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根本遵循。
近年来,浙江金融监管局立足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工作实际,全面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扛起为群众办实事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把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的经验和力量,同步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的措施和效果。聚焦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反映集中、发展亟待解决的金融服务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构建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舟山金融监管分局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连续4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服务民生的实招硬招。今年,该分局以“四新”工程为引领,聚焦群众关切,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举措,努力把工作干到老百姓心坎上。
通讯员 姚佳 陈宁 本报记者 赵琦
三个第一 多层次长护险体系建设成效显
浙江省民政厅发布的《2023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按户籍人口统计,2023年末,舟山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32.55万人,占总人口的34.45%,高于全省平均8.28个百分点,是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级市。经评估,目前舟山全市重度失能人员已超3600人。
长期失能状态使得失能人员自身陷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困境的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荷。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保障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失能群体方面被寄予厚望。
今年以来,为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浙江将“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4年新增参保人数2000万人以上”列入10项重点推动的民生实事。舟山金融监管分局积极响应号召,会同市医保局出台多层次长护体系建设方案,指导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政策性长护险承办招投标。6月末,全市常住人口政策性长护险参保率85.1%,居全省各地市首位。
“依托‘浙里惠民保·舟惠保’保险产品,舟山在全省率先启动惠民保扩责试点。今年5月1日起,全市54万余名‘舟惠保’参保人员在保费不变基础上同步享受惠民型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舟山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舟山金融监管分局和市医保局的共同努力下,舟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医保个人账户支持购买商业特色长护险政策。目前已有8款产品纳入目录,参保人数超1000人,提供风险保障1.6亿元,其中近百人在投保后得到医保个账报销。
两个唤醒
帮助消费者知悉自身财产权益
2023年以来,在浙江金融监管局统筹部署下,舟山金融监管分局组织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开展“睡眠保单”清理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两个专项工作。通过行业跨前主动作为,帮助消费者知悉自身保险权益及账户情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睡眠保单”主要是指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合同到期但尚未领取赔偿或满期给付保险金,以及保险合同效力中止或效力终止但尚未领取现金价值的保单。“人身险保单期限长,部分消费者甚至忘记曾购买过保险,加之部分消费者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变更后未及时更改在保险公司的预留信息,又使得保险公司无法联系上消费者。久而久之,大量消费者个人资金在保险机构账户中闲置,影响消费者财产权益。”舟山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为推动保单权益人尽早领取收益,舟山金融监管分局多次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指导各保险公司通过医保、公安、电信运营商等渠道收集原投保人联系方式,及时告知保单收益领取信息。截至8月末,舟山辖内人身险公司“睡眠保单”权益有效提醒率接近100%、领取率超25%,领取率居全省各地市首位。
与此同时,“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亦是如火如荼。
“沉睡账户”主要是指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专项工作开展以来,舟山辖内银行机构通过公众号推送、短信提醒、网点公告、电话告知、AI语音呼叫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提醒提示。为便利消费者就近办理,舟山银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调职能,组织全市26家银行机构开辟72个清理专柜,优先为客户办理“沉睡账户”激活或销户业务。同期,当地共唤醒账户所涉余额占全部存量“沉睡账户”余额比例近85%。
一个目标
聚力老年金融服务提质效
“阿伯,这个是理财不是定期,收益不保证、本金也不保证的,侬晓得伐。”这是浙江辖内金融机构向群众普及金融知识、提示风险的日常情景。
对自身购买产品不清楚不了解,是近些年老年消费者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也是金融纠纷多发频发领域。对此,舟山金融监管分局从风险提示“大白话”、标语张贴“显眼化”、事后回访“常态化”、咨询答复“标准化”等4个方面出台指导意见,督促辖内银行机构强化65周岁以上老年群体风险提示。截至8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基本上都在“双录”环节增加通俗化风险提示语,457个智能柜员机周边显著位置全部增设风险提示语,80%的银行机构探索开展电话回访,所有银行机构制定规范化风险提示话术作为一线业务人员回应消费者咨询的必答语。
与此同时,舟山金融监管分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以金融知识宣教网格为依托,走街串乡、登岛入村,向广大老年人宣传金融基础知识和反诈防骗技巧,帮助老年群体守牢“钱袋子”。上半年,全市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开展网格化宣教近300场。
舟山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继续坚持以群众普遍有感有得为衡量标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常态化高质量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行动,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建设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