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科协】

引领互联网医疗的“长期主义者”——访大医直播创始人陶伟

  一场手术只能挽救1个人吗?有没有可能通过一场手术挽救更多的人?

  近日,西京医院完成了一场难度极高的综合手术,岳树强教授、刘正才教授、李霄教授成功地为患者切除了重达26千克的腹部脂肪肉瘤。借助大医直播平台,手术过程实时传播,并能够实现免费高清回放,成为医疗业界为数不多的珍贵资料,2万多人次的观看量,让这场手术直播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挽救一条生命。

  而这样的故事,正在大医直播平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生着。从8年前的初创到今日当仁不让的医疗行业头部直播平台,创始人陶伟带领着大医直播改变了过往医疗领域对手术直播的既往认知,以一己之力重塑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格局。他用漫长时间回答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可以,且远远不止于此。

  突破传统,挖掘互联网医疗新契机

  提起直播,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还是停留在购物直播、游戏直播等娱乐生活性质的直播。但事实上,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直播作为一种传播形式,能够承载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购物、娱乐,有效的传播在各种专业领域的教育和培训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互联网的开放与包容,医疗行业一直是比较精专的。古往今来的门第师承依然是医生进阶的主要甚至唯一方式。过往受技术所困,手术直播一直只能限于小范围内的临床科研和教育。“巨大的手持摄像机”“高昂的专线成本”“无法即时回放”等痛点制约着手术直播的健康发展,让互联网医疗行业如鲠在喉。

  而陶伟,凭借他本人计算机系的专业背景和互联网领域过往成功的创业经历,以及生活圈中与医生好友们的深度往来,找到了互联网和医疗领域全新的契合点。与普通直播面向大众不同,陶伟创办的大医直播是面向专业的医学生、医生群体的,所有直播的手术都得到病患和主刀医生的授权同意,并且只有具备相关资质的医疗行业从业者才能够在大医直播平台注册并观看直播及回放。直播内容以医学专家的手术直播为主,可以为医学生、医生群体提供非常高清的手术直播画面,同时在直播场外,陶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手术解析,为医学领域的专业受众带来更多的知识赋能。

  手术直播的画面到底高清到什么程度?陶伟掏出手机展示了资料画面的片段,平台采用了5G多网聚合网关,可插入最多6张sim卡和1路局域网来聚合网络,确保了高质量的手术画质及声音,即使是细微到血管、神经的连接,都可以清晰地展现在直播画面之中。这样高清的画面作为医学生和医生的“教学素材”,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不仅仅是直播画面,在大医直播平台的打造过程中,陶伟充分发挥他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优势,从设备、技术、流程等个方面,精益求精地将大医直播推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在拍摄设备方面,早期的手术直播采用的是传统摄像机,需要摄像师进入手术室来进行手持拍摄,但这种方式设备体积大,对术者干扰也比较大。手持摄像方式逐渐被淘汰后,出现了一种固定式的支架,但整个支架不仅高达5米,且较为笨重,会占据手术室较大的空间范围,每次组装都十分费劲。在陶伟的改进之下,采用了一种更为轻便且可遥控的摄像头,可以通过遥控方式对手术台上方的摄像头进行控制,由此尽可能避免了对术者的干扰。另一方面,在直播设备方面,陶伟也通过采用通用软件和硬件组合的方式替代了传统的专用硬件,使得原本像一台大型台式电脑一样的直播设备缩小到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尺寸,大大降低了手术直播对手术操作过程的干扰。

  在技术层面,陶伟带领团队开发了平台的即时回放功能,使大医直播在行业内率先开启手术直播即时回放的先河,而到现在很多直播平台的回放还是需要等待很久,做不到即时。同时,大医直播在云储存技术上做了大容量扩充,成立至今,每台手术都提供永久回放观看,手术量云存储量也是业内领先的,成为了一个对各科室医生都极其珍贵的手术直播库。

  在流程方面,陶伟对大医直播的手术直播流程进行了严格的SOP规范化要求,从前期物料制作发布、进院准备流程、直播拍摄到直播结束后资料存档等均有相应的规范化流程。尤其是在手术准备和拍摄环节,大医直播对相关员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从手术服着装到手术室线缆布置,以及人员走动规范,不能触碰手术室内的推车、设备、人员等,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利益,并且降低对术者操作的干扰。

  可以说,陶伟对大医直播的创新设想与构建,突破了过往互联网医疗领域设备不便、流程不规范等难题,改善了以往直播画面不清晰等弊端,在互联网与医疗的交叉地带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他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创办平台,大医初心引业界热议

  2017年,陶伟正式创办了北京小小医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医直播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就引起了业界热烈的关注。

  创立至今,大医直播共举办5000多场直播,场均2~3台手术,观看人次将近1亿,服务超106个国家的医生。数据之上,大医直播有着旗帜般的精神属性:大医直播取自于医学生的第一课——《大医精诚》,以书中提到的“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医术境界,以及大慈大悲的修养境界为己任,陶伟深度参与到医疗行业的提质升级,指引行业前行方向。

  从创立大医直播起,陶伟的思考便始终立足全局,致力于以互联网的力量推动医疗行业发展,施术者、观看者、患者的三方共赢。沿着这样的初心,陶伟将直播内容界定为知名医生手术的全过程,帮助观看者提升专业水平。这无疑是在门第传承之外,为普通医生开启了全新的进阶路径。尤其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在真正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之前,常常会在不同科室之间进行轮岗。而大医直播平台的存在,让年轻医生们可以跨科室去了解更多的专业内容。比如原本是胃肠科的医生,可以去观看肝胆科手术的直播。这对于他们的成长而言,大大拓宽了专业上的视野,也为日后的技术精进积累了宝贵的资源。而通过这样的直播,让更多的医生学习并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能够更多地惠及非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病人。

  大医直播平台的成功,让陶伟成为了互联网医疗领域公认的佼佼者,他对医疗直播技术、流程等方面的改进,包括引入5G多网聚合网关,对设备尺寸的大幅降低,规范化直播流程的推行等,都为手术直播领域树立了新的典范,给医学生及医生群体带来了专业成长的“加速器”,上亿人次的观看无疑让更多人切切实实获得了手术直播带来的益处。同时,他也让业内更多互联网科技公司看到了手术直播的价值,其他医疗直播平台相继应运而生,而大医直播仍是诸多平台中粉丝数量第一的手术直播平台。它带动更多医生群体参与到手术直播之中,更广泛地影响着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革新与发展。

  历经8个年头,陶伟将一个个难点转化为机会点,让大医直播实现从无到有。究其原因,稻盛和夫的名言是最好的概括:利他,是最高程度的利己。

  专业立本,改善医疗行业现状

  对于互联网医疗领域来说,通过技术给专业提供支持,是真正能够给行业带来变革的基础。

  陶伟深知,大医直播要沿着他的初心前进,就需要高度专业的医生来进行手术直播,为广大的医学生和医生群体提供技术高超的手术直播演示与解析。

  医疗行业门第传承让陶伟能够精准找到金字塔尖的名医。首位大咖便是西京医院顶梁柱,有着“西北第一刀”之称的岳树强教授。岳树强教授是包容开放的,他通过“直播+解析”的模式,将先进理念传遍中国大地,帮助许多医院实现0的突破。

  同时,大医直播平台也对当下的中青年医学专家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大医直播为中青年专家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为医疗领域培养更多新生代的年轻力量提供大力支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汤坚强教授便是例子,个人成长进步的同时,通过专场直播向更多医生展示手术过程之余更展开了跨越地域的手术互动与探讨,在教学相长中互相促进,从而提高了全中国结直肠外科医生水平。长情的陪伴造就的名医数不胜数,反过来又形成对大医直播平台的反哺。

  在陶伟的带领下,大医直播解决了一个个行业难题,开启了良性有序的发展之路:降低医生教育的培训成本,提升手术直播的设备水平,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用8年的时间,陶伟以大医直播改变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走向,缩短着医学生与医生群体的成长路径,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着“道、术、人”的多方受益。时至今日,大医直播服务号粉丝22万,整个MCN粉丝33万,持续精进的专业支持及行之有效的稳定运营得到了业界广泛的高度赞誉。

  未来,陶伟希望,大医直播能向偏远地区提供更多手术观摩机会,进一步改善医疗行业现状。透过大医直播,我们看见陶伟对于时代走势的思索与应变,对于高端医疗技能的敬畏与坚守,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造医疗行业的精神符号,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绽放出恒久的光辉。文/刘旭


科技金融时报 【科协】 00003 引领互联网医疗的“长期主义者”——访大医直播创始人陶伟 2024-09-06 2 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