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成立松阳首家企业研究院
技术创新驱动企业绿色高效发展
本报讯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丽水市松阳县的浙江博盛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自动化设备、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现场繁忙一片。“公司始终致力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近期在车间内新安装了退火炉尾气处理装置,使不锈钢退火烟气达到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要求,实现生产、排放等流程绿色化改造。”公司董事长王潮声介绍。
博盛钢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扎根松阳县发展十多年,通过加强自主创新,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拥有国家级CNAS实验室,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实用新型专利共计申请15项,发明专利6项。
王潮声表示,围绕主业,企业构建了健全的创新机制体系,强化与外部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特别是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的紧密协作,通过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加速了成果的转化与实际应用,以科技为驱动力,引领产业升级与持续发展。
随着不锈钢材料在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型不锈钢材料订单快速增加,王潮声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专注细分领域,积极培育拳头产品,对高强耐蚀海洋工程用不锈钢无缝钢管的设计理论、工艺流程、工装设备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开发。他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公司全自动高速冷轧管机、自动三线冷拔机、自动下料收集装置、自动化抛光机、新型冷轧管机的轧制机头的研发及酸洗,涡流探伤机及热处理炉的研发与改进,获得十几项实用新型专利。
近年来,企业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知名工科院校结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围绕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开展校企合作,并成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同时,企业与中国工程院王国栋院士团队共同成立了浙江精励先进结构材料研究院。作为松阳第一家实体运营的企业研究院,该研究院在研课题以新材料研制、模具再修复、工业污水处理等方面为主,研究成果将有力支持不锈钢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规模扩容。
“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以打造全球不锈钢名牌产品为目标,加大企业材料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降低能耗,推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王潮声说。本报记者 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