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融】

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惠及绍兴民企民生

嵊州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走访茶农,惠及金融服务。
邮储银行绍兴市分行在上旺村开展金融知识宣讲活动。

  普惠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五篇大文章”中,普惠金融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近年来,普惠金融在之江大地取得长足发展,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4月9日,在“普惠金融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介绍,围绕“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核心目标,浙江积极支持普惠群体有效金融需求,不断扩大和丰富普惠金融工具,金融可及性、精准性、优惠性、高效性和健康性持续提升,形成了“全国普惠金融看浙江”的品牌效应。

  在浙江绍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多年来持续建设多层次、广覆盖、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优化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服务实体、服务民生的作用不断凸显。

  通讯员 倪佩佩 本报记者 赵琦

  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发展

  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大量的社会产出。金融政策精准滴灌小微市场主体,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针对小微经营主体“短、频、快”的资金需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从机制和产品服务着手,推动改进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培育小微经营主体服务团队,并在审批、考核等环节给予制度支持。推进“双保”应急贷款、“连续贷+灵活贷”机制、首贷户等服务模式,持续提高信用贷款占比,稳定小微企业融资预期。同时,推动完善小微企业服务定价机制,规范收费行为,降低小微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绍兴市嵊州市、新昌县作为传统小吃品类最为丰富的县市之一,拥有小笼包、炒年糕、榨面、春饼、汤包等20余个品种,小吃产业成为地方特色产业之一。开春之季,绍兴银行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张先生夫妻在嵊州本地已经营多年嵊州小吃店,因其小笼包口味好广受欢迎,今年决定在市区开分店,但是资金让他们犯了愁。银行工作人员在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后,根据其资产和现金流情况,为其授信110万元,在2个工作日发放贷款资金。张先生评价道,“银行办事的‘真速度’让我们获得了‘蒸效益’”。

  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建立并推广“一园区一方案”科创金融伙伴共建计划,重点服务符合“两高一轻”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科技型企业,推动银行机构用好伙伴计划的政策红利、数据红利、人才红利和制度红利,增加科技型企业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信用贷款、首贷和续贷投放力度,2023年累计向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39.31亿元。

  依泰可(诸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诸暨市一家主营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前景良好。企业发展初期资金需求大,缺乏可抵押的资产,浦发银行绍兴分行获悉后,及时跟进对接,向企业推介面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纯信用线上贷款产品。基于企业良好的科创资质及成长性,通过全线上流程,一天时间内,企业成功获得750万元贷款,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浦发银行提供的贷款,高效快捷,可随借随还,恰到好处地满足了我们在高速发展期的生产经营周转和资金需求,为我们提供了稳健的低成本融资保障。”

  截至2024年3月末,绍兴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含票据)余额3954.01亿元,同比增长20.25%,高于各项贷款(不含票据)增速5.71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30.69万户,较年初增加0.53万户。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91%,较年初下降0.27个百分点。

  服务“千万工程”伟大实践

  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以金融支持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方案为统领,坚定实施“金融支持强村共富联合体”“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一镇一行”助推村集体消薄等服务模式,树立产业链网式思维,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助推农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全市涉农贷款增速升至17.87%,农险保费收入、风险保障金额分别增长21.56%和12.91%。

  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上旺村是一个在山脚下的小山村,上世纪50年代,上旺人“八把山锄创大业”,成为当时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被誉为“江南大寨”。从农业学大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旺村在“千万工程”的伟大实践中讲述新的故事,如今这里走上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黄酒吧”“咖啡吧”“面包房”这些以往只有在城市里才能见到的业态也在这里生根发芽,经济活了金融需求也就多了。

  “村里没有银行网点,非常不方便。”上旺村村民向邮储银行绍兴市分行反映。当地银行机构金融服务网点分布少,导致村民在办理金融业务时不便捷。针对该问题,邮储银行绍兴市分行结合当地村委、村民意愿设立信用村服务点,每周指定客户经理驻守,为前往咨询金融业务的村民答疑解惑及办理授信业务,同时做好金融知识及反欺诈知识宣传工作,打通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最后一公里”。信用村服务点设立以来,通过整村授信开发,全村198户已授信户数达120户,覆盖率达60%,授信金额1272万元,涉农企业4家,已服务触达3家,为富农惠农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信用村服务点的建设,让农民在享受更便捷的金融服务的同时,更大的意义是帮助农民将信用转变成用于发展的真金白银。服务点的服务半径是有限的,服务的脚步是不受局限的,农村金融服务更在于走到田间地头,走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嵊州市是“中国茶叶之乡”,下王镇小溪村茶农黄锡良从事茶叶种植、销售20余年,现今种植了越乡龙井、辉白茶等茶叶品种25余亩,是当地有名的茶叶大户。今年因茶叶收购量加大,其流动资金需求剧增。嵊州农商行在春耕春种时节,组建金融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茶农,宣传针对性的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开展上门服务,了解情况后,迅速办理发放了2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其燃眉之急。同时,组织员工下乡协助茶农采摘,并通过抖音等渠道协助茶农销售,为茶农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嵊州农商银行已累计为茶农发放贷款317笔,贷款金额7558.22万元,为涉茶相关企业投放贷款近3.81亿元,惠及茶企107户。

  服务社会民生保障

  普惠金融是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的生动体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推动金融服务社会民生事业,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经济金融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成果,提升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在服务新市民领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聚焦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安居、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需求,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2023年向新市民新增授信86.54亿元,因地制宜优化服务创新1190项,覆盖客户10.38万名。支持新市民保险产品数量4个,参保人次32.36万人,累计赔付支出2944.71万元。

  在系统推进金融便民服务方面,绍兴也走在前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坚持为民办实事要求,从提高特殊群体金融服务便利性、改进金融机构基础金融服务等角度入手,紧盯适老金融服务、残疾人金融服务、慈善金融、简证便民服务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惠民实事工程”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的通达率。同时,将金融机构的服务外延扩展至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惠及更加广大的人群。

  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在浙江实现了全覆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持续深化推进浙江省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逐渐形成了“浙里惠民保”的品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评估报告指出,浙里惠民保参保率最高、惠民程度最高、统筹推进力度最强,建议向全国复制推广。绍兴在省内较早开展商业补充医疗保险,2021年在绍兴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绍兴市医疗保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绍兴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绍兴市税务局指导发布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越惠保”,以“零门槛、低保费、高保额、全覆盖”为原则,缴费标准每人每年100元,不限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惠及全市300万人,助力病有良医、幼有善育、弱有众扶、老有康养。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市分行制定《绍兴市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谋划部署下阶段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起点,普惠金融大文章绍兴章节的纲领已经拟就,绍兴金融业将持续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让金融服务高质量地普遍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绍兴“五创四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贡献力量。


科技金融时报 【金融】 00003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惠及绍兴民企民生 2024-04-30 2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