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实现高耐热聚酯和聚碳酸酯的进口替代
全球首个千吨级HMF项目在舟山完成中试
图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张涛院士(右一)、安徽师范大学李亚栋院士(左一)在了解5-羟甲基糠醛的生产工艺。 |
本报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与浙江糖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全球首个千吨级5-羟甲基糠醛(HMF)项目在舟山岱山新材料研究与试验基地完成中试,经专家评鉴,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即将开始建设规模化生产线,标志着“5-羟甲基糠醛”这一生物质新材料在国内首次实现应用转化。
生物质转化研究正在为国际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而生物基平台分子生产技术是其中必争之地。作为生物基材料中的重要一种,“5-羟甲基糠醛全混流连续生产关键技术”的产业化项目,以生物质资源替代传统石化资源,在从淀粉、蔗糖、果糖等生物质原料中提取生物基呋喃新材料5-羟甲基糠醛。5-羟甲基糠醛达产后应用的领域十分广阔,包括表面活性剂、甲醛替代、抗氧化性制药、食用级香精香料精细化学品、聚酯塑料、特种功能材料等,拥有耐高温、自然降解等优异性能,全球需求量超过千万吨。千吨级生物基5-羟甲基糠醛项目的中试成功,一举实现了高耐热聚酯和聚碳酸酯的进口替代。
这项世界级化工技术的工艺放大,在舟山岱山实现突破。在岱山新材料研究与试验基地内,负责5-羟甲基糠醛研制的浙江糖能科技有限公司,自2012年开始HMF的开发,于去年7月进入产业化的快车道。糖能科技在中试基地建起2000吨连续生产线,经过半年的进一步优化验证,最终实现连续化稳定运行。
新材料缘何在海岛县达成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与试验基地这一科技创新载体功不可没。2020年,为抢抓石化新材料产业高端化这个风口,加快打造“新材料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舟山市引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开展合作,建设总投资5.5亿元的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与试验基地,以中试环节为切口打造新材料转化高地,高标准建设能同时满足12个科研团队开展试验的中试车间,系国内规模较大、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中试基地。自2023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已有一批像糖能科技这样的高端新材料研发项目陆续入驻,其中5个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开车”。
从进驻中试基地到规划万吨级生物基新材料生产基地,糖能科技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得益于当地一站式的产业创新服务,从厂房、车间、人才宿舍等配套设施,到果糖等原材料供应、样品试制、检测分析……糖能科技逐步实现小试到产业化的放大,完成了超过120项的技术改造。“有了硬件以后,我才能在这里安安心心地去做中试。政府对我们支持力度很大,我想把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舟山紧密地绑定在一起。”糖能科技总经理金海涛表示,正因为有这种全方位的成果转化落地配套服务,才有了产业化的技术验证与中试实验的“临门一脚”。
目前,糖能科技规模化生产线已完成备案,预计5、6月份动工,将在明年投入试运营。糖能科技生产的HMF成分,先期已在嘉士伯啤酒瓶、乐高玩具、米其林轮胎等中得到新产品试用。如在嘉士伯啤酒瓶中,HMF形成的聚酯材料克服了玻璃瓶易碎、铝罐成本高的缺陷,优秀的阻隔性能延长保质期,让“每日鲜”走出产地市域,保持良好的口感;在乐高玩具和米其林轮胎中,HMF分别以生物基替代和甲醛替代方式,实现产品更安全、更环保。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相关人士表示,该生产技术的实施,将彻底改变我国HMF产品的进口贸易格局,直接加速下游生物基呋喃新材料产品的开发,为农林剩余生物质资源利用提供新颖路径。本报记者 赵琦 通讯员 洪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