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余杭连续三年捧得科技创新鼎

  本报讯 11月10日,在全省创新深化大会上,杭州市余杭区捧回全省科技创新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这也是余杭区连续三年获此殊荣。会上,余杭区再度获评2022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思看科技有限公司等25家单位的29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再创新高,并再度实现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大满贯”。

  “科技创新鼎”是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最高荣誉,也代表一个区域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获此殊荣的余杭彰显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今年以来,余杭区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根据10月最新发布的《2022年度浙江省县(市、区) 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余杭区创新指数为273.6,居全省第2位,比上年提升25.2个点,提升幅度居全省第4位。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构筑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余杭科研重器集群发展之势日益凸显,创新能级和密度逐步提升。2022年之江实验室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全省十大实验室余杭独占四席,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顺利封顶,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正式启用。今年以来,共有8个项目被列入省科技创新强基工程,1—10月三大高地(互联网+、新材料、生命健康)重大创新平台投资额36.9亿元,绝对值居全省第一。

  结合区域特色,余杭区持续加码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研发实力得到全面提升。今年以来,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25家,均列全省第一;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榜,同比增长300%,超全市总认定数的五分之一。此外, R&D经费投入继续增长,2022年完成R&D经费投入120.64亿元,占GDP比重为4.55%,位居全省第三,再创历史新高。

  良好的科创生态需要充足的空间保障,需要健全的成果转化机制予以激励。当前,全区累计拥有各类孵化载体209个、物理空间达977.65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载体数量占全市21.8%。建成投用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成立天目山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今年1—10月,技术交易额达170.20亿元,居全省第三。“科技成果转化”列为全区首批6个“一类事”增值服务事项之一。3家概念中心入选市拟创建概念验证中心公示名单,拟创建数列全市第一。

  本报记者 杨柳树 通讯员 王艺涵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余杭连续三年捧得科技创新鼎 2023-11-14 2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