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召开知识产权保护要情通报会
数字经济专利年均增长近三成
本报讯 10月24日,浙江省召开知识产权保护要情通报会,介绍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浙江省拥有有效专利195万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11.1万件;注册商标430万件,地理标志572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429件;全省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超1万件,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86.02分。浙江省连续三年获得中央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优秀,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实现三连冠,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据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顾文海介绍,今年以来,浙江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加强法治保障,深化治理创新,强化增值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知识产权保护效果持续提升。
在行政保护方面,浙江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和治理力度;建立专利行政裁决“简案快办”机制,办案周期压减5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47.2%,专利执法办案数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在协同保护方面,创新开发“法护知产”协同保护应用,出台全国首个部门间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规范,公布全国首批侵犯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建设,办理维权援助案件1万余件。
在重点保护方面,浙江全力做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电商平台和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专利非正常申请、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截至目前,全省查处知识产权违法案件1407件。
在海外保护方面,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开发建设“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智能化预警系统,累计发出预警报告204件,今年指导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20件。
在源头保护方面,推进专利导航工程,该省聚焦“315”科创体系、“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建成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16家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专利导航服务覆盖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发明专利达18.8万件,数字经济专利近四年年均增长27.8%,居全国第一。
加快专利优先审查能力建设,浙江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增至15家,建立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装备、汽车零部件的专利快速预审机制和覆盖三大科创高地的专利优先审查机制,高价值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14个月压缩至最快42天。
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改革,全省共依法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2208件,登记发证574件,保护数据权益2499万条,赋能电商、医疗、海洋大数据、地理信息等重点产业18个,已累计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6亿元、证券化1.02亿元、投保金额291万元、交易100万元。
强化高价值知识产权激励,浙江率先全国设立并完成全门类的第一届省政府知识产权奖的评选,产生大奖2个、门类奖283项,奖金总额达3750万元。积极组织参评国家奖项,中国专利奖斩获71个奖项,总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