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不要跨省游,做好个人防护
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提醒
10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连续发生输入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11月3日,河南郑州、江苏常州等地也相继报告发现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浙江面临巨大的输入风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浙江省疾控中心紧急提醒:
这些事项请注意
为严防疫情输入,及时发现可能的输入性病例,保护全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
一、建议民众不出境旅游,尽量不要跨省游,非必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有本土病例报告的地区和口岸城市,非必要不前往边境地区。
二、广大群众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前往密闭和人员聚集场所,不聚集、不扎堆,自觉做好亮码、测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勤洗手、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等个人防护措施。
三、从有病例报告的地区返浙后,建议及时主动就近选择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并做好14天日常健康监测,期间不组织或参加聚集性活动,一旦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不适症状,勿自行服药,及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医,就医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向医生如实报告个人接触史、旅居史和活动史。
四、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动态,一旦发现曾经去过的地区有本土病例报告、与确诊病例同乘交通工具或活动轨迹有交集、健康码出现红码或黄码等情形,应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备,接受管理,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五、接到防疫短信、电话等询问或提醒时,务必根据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六、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控制大型会议、活动审批监管,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能缓办就缓办”的原则,控制会议、论坛、会展活动的举办和规模。
七、各大景区、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超市农贸市场、影剧院、交通场站、公共交通工具等重点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通风、消毒、测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省疾控专家提醒:
不抱侥幸心理 不能掉以轻心
受长期持续的疫情影响,部分群众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减退,在落实防疫措施和个人防护方面容易出现漏洞。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直平11月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面对疫情,决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决不能丝毫掉以轻心。”
日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的个人防护措施,是近期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可以优先采用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购票或付费;全程佩戴口罩;在车站、机场、码头等地方主动配合体温检测、扫描健康码等措施,尽量减少滞留时间;乘车期间,保持手部卫生。”陈直平提醒,乘车后还应该妥善保留旅行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科学规范佩戴口罩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凌锋提醒:公众日常应该注意,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一旦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方法。凌锋表示,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部分人群抗体水平下降,保护效果也会减弱。通过加强免疫,抗体水平得以快速增长,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省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浙江“健康码”下方文字将由绿色“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提示,升级为金色“已完成新冠疫苗加强接种”提示,并可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中查询具体信息,作为后续加强针查验凭证。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