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前沿新成果研讨学术新动向
300余位科学家齐聚“2021WE论坛”
本报讯 日前,由西湖大学、浙江省科协联合主办的大型国际学术论坛“2021WE论坛”在杭州举行。
论坛开幕式上,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指出,新冠疫情对全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类团结抗疫的经验证明了科研领域开放合作的重要性。他希望青年科学家能加强交流合作,共谋人类未来发展。
浙江省科协一级巡视员姜长才在致辞中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要为各国科学精英交流合作、共享前沿研究成果、开展交叉学科创新提供平台。他表示,疫情影响了交流,但无法阻挡全球范围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步伐,越是困难,越要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全球生物工程学领域著名学者Robert S. Langer、物理学“隐身斗篷”概念的提出者Sir John Pendry FRS、人类细胞图谱研究先锋Aviv Regev和全球知名的免疫学家Zhijian“James”Chen(陈志坚)等科学家带来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Robert S. Langer向听众们展示了生物材料领域,如何在一代一代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下,一步步走向被广泛认可的今天。
John Pendry的报告则梳理了变换光学的基础概念及其从宏观尺度到纳米尺度的研究进展。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他以“隐身斗篷”独特的物理性能为例,介绍了超构材料与天然材料间的区别。
Aviv Regev分别从细胞(Cells)-程序(Programs)-功能(Functions)三个不同的层次介绍了她实验室近几年的部分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基于绘制健康人群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细胞图谱,对不同来源组织样本的细胞组成、基因表达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进行详尽的评估,揭示了大部分致病风险基因仅在特定类型细胞中高表达,且这些关键的细胞亚群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大多数物种的遗传信息储存载体。陈志坚为大家系统性地回顾了自2012年以来其课题组如何分离鉴定了cGAS (cyclic GMP-AMP synthase)作为DNA的受体(Sensor),并解析了下游免疫反应信号通路。
陈志坚现场还分享了他和团队近年来发现的DNA-cGAS-STING信号通路在抗病毒、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等疾病中的作用机理。这一系统性的科学发现将为以上疾病的治疗提供坚实理论基础及治疗的希望。
本次大会为期2天,期间,感染与免疫学论坛、前沿合成与功能分子论坛、量子物质和量子信息论坛、西湖工学国际研讨会等4个分论坛同时举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西湖大学等7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300多位中青年科学家通过参加论坛,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研讨学术新动向和新问题。
2021WE论坛主题为“加强合作,共谋未来”,旨在促进各国青年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难题。论坛是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温州市政府的资助。论坛除了西湖大学师生外,还吸引了15000人次通过线上方式参会。
本报记者 叶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