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浙江省科技厅科技学堂专家谈“文化与科技”

优秀传统文化是科技创新不竭动力

  本报讯 “科技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4月29日,浙江省科技厅科技学堂第三十二讲开讲,省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宇应邀作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文化动力”的专题讲座,现场解读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创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跟随着时间轴的脉络,王宇首先介绍了古代中国辉煌的科技水平: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发明方面领先于世界。“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科技创新。”王宇分析说,较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奠定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物质基础;四大发明的产生确立了中国作为东亚文化中心和世界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熔铸了中国长期保持大一统中央集权格局的内在联系。

  提及古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文化动力,离不开其中的价值观、宇宙观、认识论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王宇介绍说,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思想家解释“格物致知”和提出“知行合一”;还有“开物成务”、“立器为利”等改造自然的思想以及“务民之义”的价值取向;重视自得创新、尊重学术规范意识的产生,形成了古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文化动力。

  但16世纪后的中国科技为什么逐渐落后于世界?王宇从文化角度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在经历了遥遥领先世界之后,古代社会养成了重“德性之知”、轻“闻见之知”,重“科技”而轻“科学”,重实用技术改进,轻科学理论构建的“坏习惯”。另一方面,在“天人合一”思想和“理一分殊”、“君子不器”等主张的引导下,使得古代中国科技创新渐渐背离世界。

  王宇认为,当代中国科技创新应当吸取古代经验教训,要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古为今用,使之成为助推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文化动力。同时,剔除那些与21世纪不相适应、不协调的糟粕,克服那些影响全民族科学素养普遍提升、科学工作者伦理道德普遍提升的消极因素。

  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邱飞章作了总结发言。他说,今天的讲座,围绕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沿着历史的脉络,主线清晰地帮助我们梳理了科学的历史和文化的维度,有效地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科学、历史、文化是无法割裂的有机整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密不可分。脱离了历史和文化的科学,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科学。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张吉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优秀传统文化是科技创新不竭动力 2016-05-06 2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