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开始言说未被听见的秘密
——读《有问题的姿势》有感
![]() |
![]() |
□ 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706班 华之藤
初闻《有问题的姿势》这一书名,我脑海中率先勾勒出的是一本专业且略显严肃的科普读物模样。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才发现这竟是一场妙趣横生、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
姿势,贯穿于我们生命的每一寸时光,也是本书的关键词。书名《有问题的姿势》,恰似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我内心层层的好奇涟漪:究竟何为“有问题的姿势”?作者如一位睿智的引路人,为我们揭开姿势背后那层神秘的面纱。他告诉我们,姿势的好坏,并非有着绝对的标准答案。很多时候,那些看似“有问题”的姿势,不过是肌肉在难以支撑身体重负时无奈做出的妥协之举。在书中,科普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伴随着文学性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奇妙的人体世界。
在大众的认知里,“好”的姿势是抬头挺胸,尽显精神抖擞;“坏”的姿势则是含胸驼背,显得萎靡不振。可又有谁曾停下匆忙的脚步问一句:“为何人会呈现出这样的姿势呢?”在这本书中,我们得以窥见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小习惯:蜷缩在柔软的沙发里,如一只慵懒的猫咪般刷着手机;翘着二郎腿办公,看似潇洒自在;低头弓背地走路,仿佛背负着沉重的枷锁……这些姿势之所以如此顽固,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确实能带来短暂的舒适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我们身体的“默认设置”。大脑如同一位精明的管家,总是倾向于选择最省力的模式,哪怕这个模式在长远来看,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我们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适应了错误的姿势,直到疼痛“敲响”身体,疾病降临,才惊觉问题的严重性,追悔莫及,却又在改变的道路上犹豫徘徊。
其实,身体的姿势只是习惯的冰山一角,而真正的改变,始于觉察,成于行动。《有问题的姿势》不仅教会我们识别这些习惯的危害性,还教会我们如何去做、去改变这些不良习惯。这恰似打破初春那层厚重的冰冻河流,起初,只需找到一条细微的缝隙,接着,冰层开始松动,经过不懈的努力,河水便能挣脱束缚,欢快地奔腾向前。
你如何对待你的身体,身体就会如何向世界展示你。首先,在别人了解你的思想之前,他们先看到的是你的身体,以此来给出对你的第一印象;其次,它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形成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它就是你平常生活习惯的总和。
《有问题的姿势》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治病”和“治未病”,它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分别掰碎,再合在一起,告诉我们身体的秘密和人生的道理。
合上这本书后,我发现书里的图画和文字已深深刻入脑中。无论是行走在路上,还是安然坐下,我都能从脑海中听到书中的谆谆教诲。挺拔的脊梁,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彰显着坚韧与不屈;舒展的肩膀,似一片广阔的天空,承载着自由与梦想;昂起的头,如同一轮初升的太阳,诉说着自信与生命的尊严。通过改善姿势和体态,我们仿佛握住了改变人生的钥匙,这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指导老师 周巧敏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