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科协】

科技赋能服务驱动,浙江省水产学会宏野服务站——

打造对虾养殖“浙里样本”

  从溞状幼体到糠虾幼体,再到仔虾,一场场对虾培育的“生命奇迹”无时无刻不在浙江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的育苗车间内上演着。

  在浙江省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有这一家省级学会服务站宛如一座坚实的灯塔,努力照亮对虾养殖产业的前行之路。2021年,台州市委人才办、台州市科协正式认定以浙江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浙江省水产学会宏野服务站。

  自成立以来,服务站以临海市水产养殖加工行业协会、临海市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的会员为科技服务对象,深度扎根对虾养殖领域,凭借前沿技术与专业服务推动对虾育苗获得成功,宏野公司也成为浙江省首家取得对虾育苗成功的企业,填补了浙江省优质南美白对虾虾苗的空白,有力推动当地农民增收,实现技术突破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服务站建站企业宏野公司拥有土地总面积3000亩,其中已建成高位池面积1200多亩,高位池伞式保温158口,总投资达3.1亿元。公司已建起布局合理、面积超800平方米的宏野研发中心和监控中心,是目前国内设计、设备最先进的研发与监控中心。

  服务站高度重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先后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项目等合作;与湖南农大、华中农大、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台州学院等创办大学生实习基地。服务站负责人、宏野公司董事长黄元明被宁波大学聘任为硕士生导师。

  近年来,服务站将对虾技术创新视为核心使命,不断加大在技术攻关方面的科研投入,在对虾育苗、养殖模式等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在育苗技术上,服务站引入先进的种虾选育理念,通过基因筛选与优化,培育出适应浙江本土环境的优质南美白对虾虾苗。服务站创新研发的“无抗”育苗技术,全程不使用抗生素类物剂,以美国SIS快大系种虾为亲本,幼体利用率达92.93%,育成率52.07%,平均产苗量7.23万尾/m3,大大提升了虾苗的品质与成活率。同时,服务站还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建立了完善的水质净化系统,利用微滤机、砂滤池、蛋白分离器等设备,有效过滤水中杂质,去除有害物质,为对虾养殖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减少了养殖对周边生态的影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技术成果的创新需要被广泛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多年来,服务站构建“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线上咨询”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将先进的对虾养殖技术传递到养殖户手中。服务站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为养殖户授课,内容涵盖虾苗培育、水质调控、疾病防治等全流程养殖知识;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养殖一线,开展现场指导,针对养殖户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此外,服务站还搭建了线上服务平台,方便养殖户随时咨询技术难题,实现技术服务的即时性与便捷性。在服务站的努力下,周边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对虾养殖成功率从以往的60%提升至85%以上。?

  随着对虾养殖技术的普及,宏野服务站带来的效益愈发显著。在经济层面,服务站带动周边形成规模化对虾养殖产业集群,对虾单茬亩产超过3000公斤,亩产值达12万元,养殖户亩均收益增加超3万元,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饲料加工、冷链物流、水产品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社会层面,服务站的技术推广让更多养殖户掌握科学养殖方法,减少因养殖失败导致的经济损失,稳定了养殖户的收入来源,增强了他们的养殖信心。此外,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保护了当地水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站以对虾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服务养殖户为宗旨,在推动对虾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黄元明表示,未来,服务站将继续深耕水产养殖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为浙江省水产养殖业的繁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多学会力量。

  本报记者 施洋洋 通讯员 王海鹰 陈越


科技金融时报 【科协】 00003 打造对虾养殖“浙里样本” 2025-07-04 科技金融时报2025-07-040000300014 2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