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开启乡村共富新征程
浙江省乡村科技振兴协会成立
本报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加速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浙江大地落地开花,充分发挥政府、乡村、产业、人才等多元要素的桥梁纽带作用,6月27—28日,浙江省乡村科技振兴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协会由浙江省科协牵头发起,联合省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专业协会等共同筹备组建。
会上,浙江省乡村科技振兴协会揭牌成立,同时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浙江海洋大学校长武传宇为理事会理事长。协会会员由浙江省乡村科技振兴领域的专家学者、乡村振兴行业工作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组成,覆盖浙江省11个地市,首批吸纳300多名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入会。
“浙江省乡村科技振兴协会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传宇表示,将努力把协会建设成有影响力、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科技社团,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和科普服务,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全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服务。
目前我国有5亿农村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33%。近年来,我国科技力量实现了成倍的增长,科技人才也在裂变式地增长,但农村地区还存在薄弱的一面。作为顾问代表,科技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质科学家创业营主任、科学家总教练蔡玮表示,此次浙江省乡村科技振兴协会成立恰逢其时,希望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科技能惠及到所有农民。
中国农技协秘书长,中国科协农技中心副主任王诚表示,中国农技协将全力支持浙江省乡村科技振兴协会的工作。他希望协会成立后,能进一步整合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为浙江省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独特优势,紧密围绕乡村振兴相关的决策部署,积极融入“科技小院”建设等重点工作,成为连接科技工作者与乡村发展需求的关键纽带。
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陆锦表示,协会应着力在以下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擎,驱动产业升级跃迁;二是放大科技小院支点,撬动乡村创新活力;三是凝聚科技社团合力,构建协同创新生态。省科协将在机制保障、资源倾斜、智力支撑等方面为协会提供全周期支持,推动协会开展技术培训与科普活动,通过资源协调为协会提供决策咨询,不断推动协会的发展。
大会还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开展主旨分享与交流研讨,就农技协组织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不断推动新时期农技协组织体系建设与发展路径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一直以来,浙江省科协积极发挥自身系统优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成绩斐然。自2018年浙江省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后,省科协迅速响应,专门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亲自挂帅,统筹组织、指导、协调全省科协系统服务乡村振兴的各项举措。随后,又相继出台《浙江省科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浙江省科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评办法》,从顶层设计层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在实践中,浙江省科协近年来积极联合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等30多家国家级、省级学会开展赋能行动,组建了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科创中国” 区域科技服务团、专家帮扶团等组织,为乡村振兴汇聚了强大的科技力量。
据了解,作为科协系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接下来,浙江省乡村科技振兴协会将以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整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搭建全省性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平台,在促进乡村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乡村科技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贡献更多力量。
本报记者 王航飞 通讯员 周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