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汽车】

车企高负债背后的行业逻辑与企业策略

  近几年,全球汽车产业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中加速转型,车企负债率成为透视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通过梳理国内外2024年主流车企财报数据,发现高负债已成为行业普遍特征,但其背后蕴含着技术迭代、市场扩张与财务管理的深层逻辑。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全球主流车企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60%,部分企业甚至突破80%。以福特汽车为例,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4.27%,通用汽车为76.55%,大众集团为68.92%。国内车企同样呈现高负债特征,奇瑞汽车负债率达88.64%,蔚来汽车为87.45%,赛力斯为87.38%,比亚迪为74.64%。这一现象与汽车行业资本密集型属性密切相关——车企需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建厂、研发新技术及拓展市场。

  从营收与负债规模关系看,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总负债规模往往随之攀升。大众集团2024年营收2.5万亿元,总负债达3.4万亿元,负债营收比为136%;丰田汽车营收2.2万亿元,总负债2.7万亿元,负债营收比为123%。国内车企中,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总负债5847亿元,负债营收比为75%;吉利控股营收5748亿元,总负债5047亿元,负债营收比为88%。这种“负债随营收增长”的规律,反映了汽车产业通过财务杠杆撬动规模扩张的典型特征。

  尽管行业整体负债率高企,但企业间负债结构差异显著。丰田汽车有息负债约1.87万亿元,占总负债的68%;福特汽车有息负债约1.1万亿元,占总负债的66%。相比之下,国内车企有息负债水平较低,比亚迪有息负债约286亿元,仅占总负债的5%,吉利控股有息负债占总负债的17%,奇瑞汽车有息负债占总负债的12%。

  有息负债占比的差异直接反映企业偿债压力。高比例有息负债需支付利息费用,若还本付息压力过大,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例如,丰田汽车2024年财务费用占净利润的比重高达45%,而比亚迪该指标仅为8%。这种差异源于国内车企更依赖无息负债——比亚迪总负债中超90%为经营性负债,主要构成是未到期的供应商货款。这种“先拿货后付款”的商业模式,相对行业而言较为稳定,既降低资金成本,又增强产业链话语权。

  高负债背后,是车企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战略性投入。大众集团2024年研发投入达220亿欧元,重点布局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及软件平台;福特汽车为电气化转型累计投入超300亿美元,覆盖电池工厂建设、纯电车型开发及充电网络布局。国内车企中,比亚迪2024年研发费用高达542亿元,同比增长35.68%,研发人员超12万人,位居全球车企第一。巨额投入推动其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425万辆,同比增长41%,市占率达33.2%。

  市场扩张同样依赖负债支撑。比亚迪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9.8万辆,同比增长100%,2025年目标直指50万辆。为支撑“出海”战略,企业需提前布局海外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及售后服务体系,这些均需大量资金投入。长城汽车2024年海外销量达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其巴西工厂、泰国工厂等海外布局均依赖债务融资。

  负债率高低并非风险唯一指标,现金流与产业链地位才是关键。比亚迪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252.4亿元,同比增长18.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超800亿元,足以覆盖短期债务。同时,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仅为127天,远低于蔚来汽车的195天和长安汽车的200天,反映出对供应商更强的议价能力。

  产业链话语权差异进一步影响负债质量。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降低对外部供应商依赖,其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31%,而蔚来汽车该指标高达52%。这种差异导致比亚迪在行业波动中更具抗风险能力——2024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中,比亚迪毛利率仍维持在20%以上,而部分依赖外部采购的车企毛利率跌破15%。

  尽管2024年行业负债率整体较高,但部分企业已呈现下降趋势。比亚迪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三季度末的77%降至年末的70.7%,半年内下降近7个百分点,预计年内将降至60%~69%区间。这一变化源于两方面:一是营收规模扩大摊薄负债率,二是企业主动优化负债结构。例如,比亚迪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置换高息贷款,2024年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至3.2%,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

  行业负债结构优化同样显著。2024年,25家A股整车企业合计负债1.97万亿元,同比增速由上年同期的15.58%降至5.15%,资产负债率由66.81%降至66.17%。其中,资产负债率前五企业分别为众泰汽车(93.33%)、赛力斯(87.38%)、金龙汽车(84.25%),而广汽集团、东风股份等企业负债率已低于50%。

  随着技术迭代加速,车企负债率或将迎来新一轮重构。固态电池、L4级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研发投入动辄超百亿美元,将推高行业负债水平。但同时,技术领先者可通过专利授权、技术输出等方式获取非债务性收入,降低对传统融资的依赖。例如,比亚迪2024年技术授权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长120%,这部分收入无需承担还本付息压力。

  市场格局变化也将影响负债率趋势。中国车企2024年海外销量占比突破15%,较2020年提升8个百分点。海外市场的盈利贡献将改善企业现金流,降低负债率。但需警惕的是,部分车企为争夺海外市场采取激进扩张策略,可能推高负债风险。例如,某新势力车企2024年海外建厂投资超200亿元,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至85%,其后续偿债能力需持续关注。

  2024年车企负债率数据揭示了行业转型的深层逻辑:高负债既是技术竞赛的“入场券”,也是市场扩张的“助推器”,但其风险性取决于负债结构与现金流质量。未来,能在技术创新、市场布局与财务健康间取得平衡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胜出。本报记者 孙侠


科技金融时报 【汽车】 00003 车企高负债背后的行业逻辑与企业策略 2025-05-20 科技金融时报2025-05-200000300023 2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