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东音科技“泵”发产业新动能

温岭一项目获全国典型案例

  本报讯 笔者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25年第一批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中获悉,浙江东音科技有限公司选送的《培优育强潜水电泵高价值专利,“泵”发产业新动能》成功入选,成为全国20个具有示范价值的典型案例之一,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官媒展播推广。这是温岭市专利产业化项目首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优秀案例,也是今年以来浙江省唯一入选项目和全国水泵产业唯一入选项目。

  温岭市作为“中国水泵之乡”,泵业集群年产值超700亿元,小型水泵产量占全国65%、全球15%,然而该产业却长期遭受核心技术“卡脖子”、产品附加值低的制约。面对创新难题,东音科技从2011年开始技术攻克,期间共取得了93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开发了一系列潜水电泵产品,可用于海下作业、深浅水作业、污水处理、洗车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扩展了产品的使用范畴。

  在专利产业化过程中,该公司探索“数据导航—生态协同—金融赋能—标准护航”模式的专利产业化生态圈,成功将丰富的专利资源转化为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价值增长点,实现了专利战略和政策导向、产业规划及技术创新突破的深度融合。其中“一种潜水电泵”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2项。“井用潜水泵”产品被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并有效转化应用,推动了该产品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音科技在潜水电泵领域曾遭遇高水压稳定性等核心技术瓶颈,该公司先后联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浙江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机构资源,通过“自主攻关+生态赋能”双轮驱动,破解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难题,形成23项自主专利技术包,技术参数达标率提升至98%,产品寿命延长 40%,填补国内深井泵长效密封技术空白。

  同时,依托浙江泵与电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平台,通过“专利鹊桥”智能系统实现技术供需精准匹配,精准对接浙江大学等12家单位完成69项专利交叉许可,制定《井用潜水泵叶轮优化设计规范》2项团体标准,推动潜水电泵叶轮优化技术产业化周期压缩44%,产品良率提升至行业领先的95%,带动联盟内企业协同增收超20亿元,形成“专利共享—标准共建—收益分成”的链式创新生态。

  数据显示,该公司2024年产值达28.79亿元,同比增长24.63%,专利产品产值达25.055亿元,同比增长31.57%,核心产品“井用潜水泵一泵体”销售额达24.1372亿元,毛利率为19.8%,出口占比90%,获美国UL、欧盟CE等22项国际认证。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同比增长24%,打破了欧美技术垄断格局,也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知产突围”样板。江文辉 徐彬彬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温岭一项目获全国典型案例 2025-05-06 科技金融时报2025-05-060000200012 2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