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绘振兴画卷
稠州银行衢州分行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
村民吴大姐向稠州银行衢州常山支行客户经理分享今年果园的丰收情况。 |
![]() |
![]() |
![]() |
![]() |
种粮大户周根发与稠州银行衢江支行客户经理一同完成农用无人机调试。 |
农时贵如金,农事不等人。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衢州分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衢州分行”)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衢州监管分局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聚焦“三农”问题,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截至今年4月18日,该行乡村振兴贷余额突破8亿元,完成全市600余个行政村整村授信工作,总授信额度达27亿元,构建起覆盖农业生产全周期的金融服务网络。
通讯员 陈义英 本报记者 郑谦
科技赋能
农用无人机翱翔智慧田野
在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安仁村,只见63岁的种粮大户周根发指尖娴熟调试着陪伴了他6年的农用无人机。
这位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把式”,如今已承包7个行政村共600多亩耕地,成为当地农业机械化转型的标杆。
“以前请工人打农药一天要200元的人工费和饭钱,现在农用无人机就按照已设定好的程序就能完成百来亩,效率是人工的20来倍!”周根发轻触手机操作屏,向稠州银行衢江支行工作人员展示农用机自动操作后台。
因周根发第一台无人机使用年限较久,续航只有5分钟,又因去年建设1380平方米厂房,以及采购烘干机、插秧机、铲车、收割机、碾米机等现代化设备,导致资金紧张。稠州银行衢江支行客户经理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周根发授信乡村振兴贷20万元。前阵子他如愿采购了一台新的农用无人机,在获得政府补贴的同时还用余钱完成了首批农药和化肥等农资储备。
“从肩挑背扛到‘云端种田’,金融支持让传统农人跨越数字鸿沟。”种地几十年的周根发站在新到货的无人机旁感慨,今年他家的早稻、晚稻亩均产量稳定在400公斤左右,预计净收入有望突破60万元,紧跟国家政策发展农业,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这种“家庭农场+机械化+金融赋能+国家补贴”的模式,正在全国催生无数个“周根发”,让面朝黄土的传统耕作升级为机器代人的现代农业图景,为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产融结合
共富果园绽放新活力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衢州市常山县球川镇三溪村的共富蔬菜产业园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正在大棚里忙碌的村民吴大姐捧着玲珑七彩小番茄笑逐颜开。
三溪村共富蔬菜产业园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其中的“共富番茄乐园”占地200余亩,建有149个种植大棚,形成“番茄+草莓+黄瓜”的特色种植体系,吸引游客超万人次。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园区计划扩大种植规模,但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春耕时节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购买种苗、肥料、雇佣人工都需要钱。”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爱明介绍,不少村民虽然有技术、有经验,但苦于资金不足,扩大种植的计划被搁置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稠州银行常山支行迅速行动,组织乡村振兴金融顾问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该行通过“整村授信”模式,为三溪村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针对春耕生产的急迫性,专项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不误农时。截至目前,该行已为三溪村提供800余万元的授信支持。
有了稠州银行金融活水的灌溉,三溪村的果蔬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政策护航
惠农春风润泽千村万户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无人机、智慧农业等低空经济与金融工具的深度耦合已然成为趋势。正如周根发厂房里待组装的无人机所象征的——当金融活水遇见科技翅膀,中国农业正飞向“高效、绿色、智慧”的新高度。
今年3月31日,稠州银行为衢州分行下发了一定额度的“春耕惠农”利率优惠政策,用于补贴“涉农”客户。
稠州银行衢州分行积极响应国家的金融政策号召,抢抓春耕窗口期,积极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稠州银行衢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抓住总行普惠金融政策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深化服务机制,面向涉农企业及农户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金融支持,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升级、共同富裕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