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从产业中来,成果到产业中去
“技术—场景—资本”深度共振
走进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以下简称“浙大总部园”)的展厅,耳边传来悠扬的钢琴曲,令人惊讶的是,这美妙的音乐并非来自音响或钢琴家,而是一个机器人用灵巧的十指演奏出来的。它精准地按下每一个琴键,手指翻飞间演绎出动人的旋律,仿佛一位真正的音乐家。
浙大总部园科技感十足,各种前沿成果随处可见,超酷炫。4月14日,“教科人一体 产学研融合‘创新创业看浙大’”主题调研行启动仪式在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举行,在调研行活动中,与会人员深入走访、近距离感受教科人一体、产学研融合的“浙大模式”。
今年1月,教育部长江学者、浙大申有青教授牵头的先进智能材料创新工作室签约落地浙大总部园。其团队敏锐洞察医疗、农业、光伏等多领域技术瓶颈,凭借研发的纳米材料带来一系列革命性产品。历经十五年研发的医用功能高分子载体,显著提高肿瘤靶向治疗疗效;全球首创的“无损透皮技术”,能将分子量高达200万的生物大分子安全高效导入真皮层,实现皮肤涂抹代替注射,在医美领域极具应用潜力;研发的氮肥增效剂可减少20%化肥使用量并使农作物增产;具有“荷叶效应”的光伏板自净膜有效降低光伏板清洁成本。
浙大总部园充分发挥“技术经纪”作用,积极对接天津药研院、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等机构和企业,推动技术与产业场景精准匹配。目前,团队医疗领域已有三个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国内多家头部医美公司寻求无损透皮技术合作;农业领域有公司提出买断氮肥增效剂专利所有权;光伏领域产品已在200GW光伏板上应用,真正实现 “问题从产业中来,成果到产业中去”,打造价值闭环。
在浙大总部园,像申有青教授这样由大科学家主导的创新工作室已有十余家。2025年1月启用的浙大成果转化基地,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共同打造,面积约4万平方米,重点承接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多领域科研成果转化。该基地凭借大科学家牵头项目的优势,吸引了东方证券等30余家科技投资机构主动合作。
自2018年启动建设,浙大总部园通过“招大引强”吸引了天能集团、阜博集团等18家上市公司区域性总部落地,并与央国企合作打造产业场景驱动型合作平台。这背后是高校创新源与产业链的“技术—场景—资本”深度共振。
以园区产业地标杭州城投未来之星为例,它由杭州市城投集团与浙大双创院共建,是“基金+基地+招商”一体化创新平台。配套城投产业基金,开放城投集团多领域业务场景,首年吸引100余个浙大系高科技项目入驻,引进C类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2人。未来之星聘请浙大7位院士为市城投集团院士专家委员会委员,市属国企首个院士工作站已落地,实验室团队正推进基于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及韧性提升技术研究,服务城市建设。
园区的“校企联合攻关+场景开放”机制,助力企业技术在真实产业环境中迭代升级,实现“卡脖子”技术落地转化。园区孵化的首个准独角兽公司浙达能源,依托浙大电气工程学院研发力量,成长为国内首个全链条虚拟电厂技术服务商。校企联合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相关项目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今年,浙达能源联合学校和国企开发出电力领域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调度员。目前,浙达能源在全国建设运营10余个虚拟电厂平台,助力浙江等地年消纳新能源1.2亿度,减少碳排放56万吨。
浙大总部园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打造全面且精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助力企业稳步发展。
初创企业通常会面临资金和资源难题,浙大总部园联合学校和政府打造浙大创新育成基地、城西科创大走廊浙大成果转化基地等孵化平台,配套德水基金、江芷基金、创新育成基金等公益基金,并借助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推出“零租金+公益基金+政策补贴”组合拳。全进科技凭借浙大盘式电机技术开发智能健身镜,园区作为首个“天使客户”采购设备,还帮助对接30余项产业链资源,2024年该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00%。
企业进入发展阶段,会遇到各类复杂问题。余杭区支持建立的浙大总部园“月度协调例会”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牵头,相关部门按月上门服务,根据企业反馈问题当面解决。这一机制让浙达能源、沃乐科技等成长型企业快速获得千万级研发补贴,加速技术产业化。对于启真量子、人形机器人这类前沿科技平台,余杭区提供亿元级资金支持,推动技术从概念验证迈向工程化落地。
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园区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打造杭州市飞航智能概念验证中心。该中心构建“技术验证—场景孵化—产业落地”全链条概念验证体系,建成智能算法评测、飞行器测试等三大平台,配备100余台专业设备。通过这一体系,项目中试周期平均缩短30%,研发成本降低40%。中心联动浙大竺可桢学院等院系,累计孵化60余个校内成果项目,培育21家科技型企业。其中,中心孵化的浙大校友企业飞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巡检无人机+智能机巢”成为行业标杆,广泛应用于园区安防、新能源、森林防火、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领域。
沃乐科技董事长陆慧锋感慨:“浙大总部园就像是学校为我们企业家量身打造的专属校区,核心服务团队都是浙大老师,像校内辅导员一样用心用情服务企业,遇到问题时主动冲在前面发挥协调枢纽作用,我们在这里发展很安心。”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柯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