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金融机构转向“生态构建者”资深投行人解析投行业务的破局之路
——访谈首创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徐丁馨
![]() |
近年来,中国证券和金融市场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资本市场的发展,包括推进注册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等,政策环境逐渐优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市场的国际化,但也带来了更高的竞争压力。
在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的设立被视为一场“破局之战”——它不仅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战略高地,更成为激活“专精特新”企业资本活力的关键引擎。作为首创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徐丁馨深耕投资银行业领域16年,亲历新三板扩容、北交所诞生、注册制改革等里程碑事件,主导参与、审核项目超150家。近日,她接受专访,从中小企业的融资突围路径,到首创证券投行打造的“投资+投行+投研”科技型服务模式,展开深度解析。
在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情况下,徐丁馨一直致力于帮助中小企业从融资难的困境中走出来,真正实现“上市可预期、发展有底气”。她主导完成了北交所“明星项目”曙光数创,这家深耕数据中心节能技术的“小巨人”,通过北交所平台快速募资扩产,市值较挂牌前增长超3倍。同时她带领团队,完成中科仙络国内首家通过北交所“绿色通道”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徐丁馨秉承“轻历史利润、重研发投入;轻资产规模、重专利壁垒;轻短期业绩、重产业链价值”这套逻辑,契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曲线,助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在面对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抵押物不足等痛点。徐丁馨带领团队致力于突破传统投行的“保荐即走人”模式,将科技型企业的价值的“翻译”和“重估”作为新模式下投行业务的延伸。联合研究所对细分赛道进行“技术图谱”扫描,锁定具备成长潜力的企业;通过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企业早期融资,以“资本+资源”助推技术商业化;针对企业上市、并购、股权激励等需求,设计“一企一策”方案。帮助蓝耘科技、道达天际等公司各完成了上亿元的融资,并帮助很多企业量身定制行业并购方案,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市值跃升,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
首创证券投行部2024年获得中国证券报金牛成长证券公司,斩获万徳“A股股权承销快速进步奖”等三项大奖,得益于“投资、投行、投研”三位一体生态的发力。徐丁馨认为传统投行是单点服务,而首创证券投行所做的更像“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伙人”。“投资端”通过产业基金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赛道,早期锁定潜在标的;“投行端”为有潜力的企业提供规范辅导,向交易所输送优质项目;“投研端”发布垂直领域研究报告,向市场传递企业技术价值,引导长期资金入场。这种深度绑定,让资本与科技真正同频共振。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资本流动新趋势,徐丁馨对投资银行国际化路径有着清晰判断,打造以中国中小企业的技术独特性为锚点,构建既能融入全球规则、又能跨境赋能的双向桥梁,打通“技术出海”与“资本引智”双循环。比如联合国际投行,为企业设计“技术授权+股权融资”组合方案;设立QFLP基金,引导国内和海外长期资本双向投资国内外有潜力企业,并通过投研路演向国际机构传递国内外企业的估值逻辑;推行“双轨制”人才培养选派骨干赴纽约、香港学习ESG债券、跨境并购实务,同时邀请国际技术专家为投研团队授课,破解“懂金融不懂产业,懂本土不懂全球”的断层。
徐丁馨的成就得益于她多年的从业经验和时刻保持创新变革的魄力。她秉承投行的角色必须从传统金融机构转向“生态构建者”的理念,不仅促进了所在企业的快速发展,更为整个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支持与行业贡献。相信未来徐丁馨将继续不断创新,勇攀高峰,为推动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书写新的篇章。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