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农机补贴当有进有出

  □ 钟伟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短缺现象愈发严峻,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大力推进“机械强农”,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与集约化程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然而,一台大型拖拉机价格常常高达数十万元,配套农机设备同样价格不菲,这对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小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无疑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农机补贴政策直接减轻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农机具的费用压力,使他们得以用更低成本拥有先进适用的农机设备,有效提高了农机的保有量与使用普及率。为深入推进“机械强农”,需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简化补贴办理程序,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位,最大程度激发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坚持“优机优补”,对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意义重大。科学界定“优机”范畴,依据市场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构建补贴额度动态调整机制,能够提升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持补贴政策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可根据“优机”的技术含量、购置成本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程度等要素,精确测算补贴额度,对于技术先进、价格较高的高端智能农机,适度提高补贴比例或额度;针对保有量明显过剩、技术相对落后的机具,则降低补贴标准或逐步将其退出补贴范围。

  老旧农机普遍存在能耗高、安全隐患大、排放不达标等问题,难以契合现代农业生产需求,还给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推动“有进有出”已刻不容缓。在国家既定的农机装备更新框架基础上,应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打出农机迭代换新政策“组合拳”,持续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可将现代农业的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及农产品初加工等设施设备纳入其中,进一步拓展更新提升范围,让更多农民从“有进有出”政策中受益。除给予实实在在的资金奖补外,还应提供提前预约、上门回收、拉运等便捷服务,实现农机报废更新工作的一站式办理。

  公平、公正地落实补贴发放,让政策切实惠及有需求的群体,能够极大提高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因而,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过程中,风险防控工作极为关键。要对补贴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如补贴资金的分配、审批、发放等全面排查廉政风险,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管。严格遵循“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直补到卡”的操作方式,确保补贴资金安全、规范、高效地发放到农民手中。纪检监察部门也应适时开展农机补助项目立项监督,保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范实施,切实管好用好中央农机报废补助资金。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农机补贴当有进有出 2025-04-01 科技金融时报2025-04-010000200008 2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