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博士后人才最佳效能
□ 钟伟
当下,博士后人才已然成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中流砥柱,而博士后工作站则是引进这类高端人才的关键平台。尤其是在产业变革持续加速的时代大背景下,强化博士后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大力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无论是引育博士后人才,还是建设博士后工作站,都绝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更要精心做好“后半篇文章”,才能释放博士后人才最佳效能。
优越的创业环境与丰厚的科研条件,是博士后人才充分施展才华、收获成就感的重要基石。其中,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博士后人才创业创新的根基所在。一方面,要持续推动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力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升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企业,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在产业布局上,除了聚焦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薄膜、新型复合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也要积极拓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生命健康产业领域。
为博士后人才打造优渥的科研条件,可从多个维度着手。在硬件设施方面,为博士后提供独立或共享的专用实验室空间,并配备先进齐全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满足他们日常科研工作以及文献查阅、数据处理等需求。在科研经费保障上,积极为博士后争取各类科研项目资助,设立专门的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在经费管理上给予博士后一定的自主权,使其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此外,在关注博士后创业创新“头等大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安居乐业的“关键小事”,如妥善解决博士后落户、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生活保障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建设博士后工作站是引育高水平科研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途径。不过,目前仅有少数工作站能够获批单独招收博士后。对于已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等重大科研项目,全力创建或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速博士后科研成果在企业内部的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切实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与人力。这对于许多初创型科技企业来说,往往是难以承受的。为了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博士后工作站”带来的技术创新红利,可以充分发挥行业(产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资源集中、服务共享的良好格局。相关部门要全面摸排区域内博士后工作站以及有技术攻关需求的重点企业,精准做好“一对一”配对工作。针对行业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难题,可通过“揭榜挂帅”等创新形式,构建“协同攻关、协同创新”机制,让博士后人才的科研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