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亮点纷呈
![]() |
![]() |
![]() |
金融为民,消保先行。为深刻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主题为“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的“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浙江金融监管局高度重视,将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作为提升公众金融素养、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契机,指导省内银行保险机构结合当地实际,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系列宣教活动,持续推进“反诈挽损”专项行动,强化调解工作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
通讯员 郑瑶 本报记者 徐慧敏
融入海岛特色 金融宣教“有聚焦”
浙江金融监管局组织银行保险机构,围绕3·15活动主题,结合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反保险欺诈、非法中介、代理维权等常见金融风险,通过“五进入”形式,将金融知识多元化、接地气地送入海岛千家万户。
进渔村,守护渔民钱袋子。银行保险机构将渔船、码头打造成“金融课堂”,巧用方言、案例分析等形式向渔民们普及金融知识。建行洞头支行、洞头农商银行赴三盘码头、东沙码头以及中心渔港码头,与渔民、水产养殖户以及补渔网的阿姨们亲切交流。充分考虑渔农户的实际需求和知识水平,工作人员用接地气的方言,将存款保险、现金支付、征信、反赌反诈反洗钱等复杂的金融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例子,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许多渔民表示,这次宣传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以后若遇到低投入高回报的“好事”,肯定会多留个心眼。中国人寿洞头支公司赴元觉街道沙岗村通过摆放宣传展架、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多种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理性消费、非法中介活动及防范非法集资知识等相关金融知识,向来往居民揭示和解析各类骗局的表现形式、手段和危害。
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这次金融服务宣传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金融行业的关爱和温暖。”老人们感叹道。建行洞头支行走进霓屿亦家养老院,以课堂形式温情开启金融消保宣传活动,工作人员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为老人们讲解存款保险、反诈、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并播放精心准备的金融知识小视频辅助教学。课堂上,老人们踊跃提问发言,对如何守护好自己的 “钱袋子”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人们纷纷表示,以前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多,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学到了很多金融知识,还增强了防范金融诈骗的意识。
“原来免费体检送鸡蛋可能是陷阱!”70岁的张大爷恍然大悟。农行洞头支行走进洞头风门社区,设立咨询服务台,热情地向过往居民发放资料,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讲解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如诈骗分子往往会以“账户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村民将资金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针对老年人易遭遇的保健品诈骗、冒充亲友转账等典型案例,结合宣传手册,用“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九字口诀帮助老人强化记忆。
进校园,寓教于乐共成长。金融宣传教育同样要从娃娃抓起,邮储银行洞头区支行走进洞头太阳岛幼儿园,播撒金融知识的“种子”。当下,线上支付较为普及,孩子们对人民币的接触和了解颇少,现场通过问答小游戏环节,带领小朋友们了解人民币的特征,引导孩子们爱护人民币,让小朋友们对银行与货币形成初步认识,打好金融知识的坚实基础。
进企业,赋能实体促发展。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脊骨,是金融宣教的重要领域,建行瓯江口支行前往温州交发大桥有限公司,为企业职工普及银行卡安全、反洗钱、投资理财等金融知识,引导金融消费者通过合法渠道获选择合适、正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警惕消费陷阱,防范电信诈骗。邮储银行洞头区支行行长带队走进温州吉加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宣传,针对非法金融中介作相关金融风险提示,提醒企业员工如有贷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办理。办理贷款时,要注意了解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重要信息。同时,向企业员工详细讲解金融消费者八项权益以及金融机构咨询投诉、纠纷调解等维权渠道,提升群众依法维权能力。
进商圈,消费无忧暖民心。商圈向来是金融知识宣教的重要阵地,阳光财险洞头营销服务部进入洞头置信新天地商圈,聚焦套路营销、代理退保等金融风险,采用“轻量化、伴随式”宣传策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适配青年群体阅读习惯,向来往群众发放宣传折页,重点解析常见金融消费陷阱。鹿西乡是洞头唯一尚未通桥的离岛乡镇,为确保金融知识普及不留死角,洞头农商银行前往鹿西乡农贸市场开展金融宣传,针对渔民凡事“爱赌一把”的心理特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谨慎理财投资宣传教育,提高当地渔农户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反诈挽损“有成效”
浙江金融监管局坚决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要求,推动辖内机构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为消费者筑牢安全“防护盾”。
“情系客户慧眼识骗局 尽心尽责维护储户利益”。洞头区市民李先生满怀喜悦地将该面锦旗送到建设银行洞头支行,对该行反诈工作表达强烈赞扬与感谢。电信诈骗新手段层出不穷,时刻威胁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建设银行洞头支行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和警觉性,成功识别并拦截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帮助市民李先生挽留损失8万元,还协助警方追回前期被骗资金1万元。洞头区公安刑侦大队向建设银行洞头支行出具表扬信,充分肯定其反诈工作成效。
日前,温州银行洞头支行同样收到市民尤女士送来的“尽职尽责守护群众 追赃挽损温暖人心”锦旗,以感谢该行成功拦截电信诈骗案件,有效挽回资金20万元。这些成功案例正是辖内金融机构有效主动帮助金融消费者守护“钱袋子”的有力证明。
强化央地协作
金融调解“有温度”
金融调解作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一环,是搭建起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信任的桥梁。浙江金融监管局深刻践行“枫桥经验”,指导辖内县域监管支局主动与社会治理中心沟通对接,达成合作意见;洞头调解工作室与洞头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建立金融纠纷诉前调解合作机制,专职调解员每周固定一天驻点法院立案庭,主动电话联系消费者了解调解意愿,推进诉前现场调解。
“姑娘,谢谢你!这样接下来我们每个月还一点,压力不会那么大。真的谢谢你!”因贷款逾期被银行立案的许阿姨在调解结束后对调解员连声感谢。这位许阿姨为他人担保,借款人逾期未还贷款,且与银行在还款金额、期限等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银行打算将借款人和担保人许阿姨一同起诉,拍卖其房产,进而引发投诉纠纷。银保调委洞头工作室第一时间介入,调解专员全程秉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双方进行耐心细致地疏导和劝解,最终双方达成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此次调解不仅为客户减轻了还款压力,还避免了银行机构引发诉讼带来的高昂诉讼成本,实现双方共赢。金融调解的主动靠前,有效提高纠纷化解效率,提升金融消费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