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识骗局 “斩链断源”截骗资
![]() |
杭州银行衢州分行开展二维码防诈上门宣传 |
![]() |
衢州公安给建行衢州分行送来表扬信 |
![]() |
民泰银行工作人员协同警方人员现场劝导客户 |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爆火,掀起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热潮。然而,不断发展的AI技术,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成为诈骗分子诈骗犯罪的新手段。换脸拟声,伪装亲友、“股神”荐股,“美女”网恋……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在AI技术的辅助下,诈骗活动更具迷惑性和欺骗性,让人防不胜防,一不留神就可能落入精心设计的陷阱。
通讯员 郑自呈 本报记者 郑谦
奏响劝阻序曲 识破“盗码”洗钱陷阱
二维码以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在支付、收款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商户收款二维码,违规用于线上赌博的赃款转移、网络诈骗的引诱付款等。
“要不是你们警觉,我就变成诈骗帮凶了。”回忆起两周前的遭遇,衢州市某足浴店店主高某仍是心有余悸。前段时间,某“客户”经常前来高某的足浴店消费且办理大额充值,上月该“客户”称自己账户余额不足,随即用手机拍摄收款码,以便自己随时充值。几日后,杭州银行衢州分行发现高某名下的商户二维码存在异常大额交易,且呈现“深夜高频扫码”“金额尾数规律性重复”等多项涉诈账户特征。该银行客户经理迅速上门了解情况,得知该商户某“常客”近期以金额输错、二维码扫错等理由,多次要求商家将其“误转入”的钱款退现。客户经理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起电信诈骗并迅速报警,在警方的追查下,确认了该“客户”实为黑产团伙成员,通过拍摄商家收款二维码给上线接受涉诈资金,再以各种理由兑换商家现金,用来规避银行卡转账被冻结的风险。
杭州银行衢州分行在积极协助处理退回资金的同时,向该店主温馨提示:务必稳妥保管收款工具,拒绝出租、出借、出售收款码,谨慎识别“熟客”扫码金额大于消费金额再退现或转至第三方的情况,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到诈骗活动中。
奏响拦截强音 斩断诈骗“输血”通道
近年来,跨国诈骗集团运用区块链、虚拟货币、AI智能、远程操控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升级犯罪工具,以成本低、收益高、易复制、难追查等特点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打击治理难题。衢州市金融机构不断深化警银合作,用实际行动捍卫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您好,这里是反诈中心,我们接到一名客户的报案,他正在遭遇跨境电信诈骗,请贵行立刻协助拦截,客户信息如下……”某日19时许,中国建设银行衢州分行国际业务部接到衢州市反诈中心拦截受害人资金的请求。“我是1小时前汇款的XXX!收款方可能是骗子!请你们马上帮我拦截!”语音里带着哭腔的求助让反诈中心接案人员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心都跟着揪了起来。报案人称遭遇了冒充部队军人实施的杀猪盘诈骗。受害人已于1小时前通过建行手机银行向嫌疑人在香港渣打银行账户转出219000元港币。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尽管正值下班时分,且涉及复杂的跨境金融交易,建设银行衢州分行迅速响应,即刻启动三级联动应急机制与境内外协同作战模式。一方面纵向联系总行、省分行启动专班应急机制,总行渠道运营部、国际业务部及武开数据中心三地联动,以最快的速度发起止付指令;另一方面横向联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衢州监管分局,及时汇报案件情况,请求业务指导,多方协同织就了一张紧密无间的防护网。
在这场与时间较量的战役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衢州监管分局积极指导建行衢州市分行联系武汉数据研发中心对该笔账务处理状态进行确认,在接到公安协助请求后半小时内成功向香港渣打银行发起汇款止付通知书,有效阻断了诈骗资金的进一步流转,并彻夜跟踪事件进度,于次日7时许确认涉诈资金被全额止付。
从接到报案到资金全额止付,整个过程不足24小时。体现衢州金融系统与衢州公安紧密合作、警银联动的典范,更是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
奏响守护和声 握紧养老防骗“拐杖”
一些不法分子专挑中老年人下手,层层设套、步步构局,将黑手伸向他们的养老储蓄,利用他们对“人工智能”等“高大上”概念的不了解,包装甚至虚构安全可靠且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诱骗入局,造成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衢州金融监管分局提示辖内金融机构重点关注来柜面取现或大额转账的中老年群体,如果发现客户支支吾吾或急切心理要再三核实,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必要时及时请求警方协助。
某日下午,张阿姨在一年轻女士的陪同下来到民泰银行衢州衢江支行营业厅,询问能否转账30万元至“浙江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听完客户描述,心中生出几分疑惑与担心,按照“三问四提示”的流程,向客户询问转账用途、收款人信息。经过进一步交流,柜员了解到张阿姨在陪同人员的介绍下得知浙江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有一个投资项目,如果张阿姨投资30万元,则每月可以获得8000元的高额分红。柜员当即警觉起来,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一起非法集资诈骗案。柜员一边稳定客户,一边通知营业经理,对其进行反诈案例宣传,就近期诈骗案件对客户进行知识科普,制止其办理转账汇款业务。同时,拨打衢江公安局反诈中心上报情况。期间同行人员仍反复向张阿姨灌输该投资项目安全、能赚钱之类的话术,干扰张阿姨的判断。反诈中心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银行网点,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后,判断此投资项目确为诈骗行为,当即控制同行人员,并对张阿姨开展反诈教育。在警方与银行工作人员合力劝阻下,张阿姨终于冷静下来,意识到了“投资”的蹊跷,决定不再转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多次发布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花样翻新的骗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助力浙江2024全省电诈案件受理数和群众被骗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1.98%和35.81%,实现连续4年发案、损失“双降”。
今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是“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趁消费者权益教育宣传周之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衢州监管分局积极开展宣教、劝阻、挽损等工作,指导辖内银行机构持续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为广大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保驾护航。2025年1~2月衢州金融机构已拦截电信诈骗64起,挽回客户损失469万元。
诈骗套路深,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资金安全意识,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万万不能掉以轻心,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当消费者遇到可疑情况时,请立即与银行客服联系或向公安机关报案,对银行为提升安全性而采取的验证措施,请给予充分理解和积极配合,这是我们共同筑牢安全防线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