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有妙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浙江金融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导辖内银行机构紧抓“春耕备耕”关键节点,通过深入推进农户家庭融资负债表模式,从贷款额度、利率等方面赋能特色产业、家庭农场、精品民宿等领域,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势能。
通讯员 郭露霞 周海英 褚之阳 陈菲菲 李婷婷 本报记者 赵琦
为杨梅施上“金融肥”
作为山区23县之一的台州市仙居县,也被称为“中国杨梅之乡”,去年杨梅产量达12.7万吨,鲜果产值达11.3亿元。
早晨7时的薄雾中,杨梅种植户赵妙红已在自家杨梅园里忙碌多时。过去,她的杨梅园规模较小,仅有100多棵杨梅树。得知村里有空地可以承包,然而手头的积蓄几乎已全部投入大棚建设。春耕施肥、建大棚之时却遭遇资金断档,资金的困难像块大石头压在心里。彼时,家家户户已开始选枝、施肥,进行新苗嫁接,这位有多年种植经验的老梅农,却因缺乏购置新苗的资金愁得晚上睡不着觉。
中国银行仙居支行营业部客户经理在走访时得知赵妙红的资金需求,并发现像她这样因春耕备耕季节性资金短缺的农户不在少数。针对杨梅生长周期与资金需求错配的特殊性,中国银行仙居支行依托“惠农贷”产品为农户抢抓农时保驾护航、排忧解难。
在赵妙红递交申请的48小时内,一笔30万元信贷资金汇入到她的账户。赵妙红备好了新苗,有机肥如期施入土层,并用该笔贷款用于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随着春天的到来,如今连绵的杨梅林正吐露新芽,看到这般长势,赵妙红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中国银行仙居支行深化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惠农贷”农户专属金融产品,以“额度灵活、审批高效、利率优惠”为核心,自推出以来,该产品累计为百余户农户提供6000余万元资金支持。此外,该行定制“党建共富贷”“民宿贷”“小吃贷”等系列产品,支持“以梅为媒”的文旅、农旅发展,全力助推仙居杨梅产业“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数字化”发展。
葡萄架下的“共富经”
在临海市灵江湾村的“阳光玫瑰”葡萄园,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生机勃发。“多亏了这130万元,节水灌溉系统和番茄套种计划都能落地了。”园主杨银宇高兴地说。
杨银宇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工匠,开办的临海市银宇果蔬专业合作社是台州市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的葡萄多次获得国内外金奖,并在村里率先引进了双膜栽培技术,带动周边100多户葡萄种植户加入“阳光玫瑰”葡萄种植行列,帮助农户亩产值提升5~8万元。
“每年开春是我们种葡萄急需资金的时候,要购买农资,升级大棚设备,还要支付土地承包款。加上今年新增了幼龄葡萄园套种番茄模式,资金压力比较大。”前阵子,杨银宇还在为发展资金愁眉不展。
临海农商银行志愿服务队在开展“共富强村”普惠授信整村推进行动中了解到杨银宇的情况后,为其量身制定了“信用+抵押+创业贴息”综合金融方案,并启动绿色审批通道,当天就上门为其办理了130万元贷款,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
“这笔资金我们先升级节水灌溉技术,还为乡邻们推广了,产量预计能提高40%左右,大家一起把‘阳光玫瑰’的品牌打出去,把葡萄产业做起来,才是长远。”对于未来的发展,杨银宇有自己的一套规划。
今年以来,临海农商银行以“共富强村”整村授信行动为切入点,持续开展“走千访万”工程,专列150亿元资金定向支持村集体和葡萄、草莓等小水果产业发展。全面对接辖内“共富工坊”142家,为相关经营主体授信10亿元,发挥发展资源和组织资源优势,设立共富直播间,加快推进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每年可为相关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每户增收超2万元。
此外,为更好助力强村富民,临海农商银行既做资金“输血”,也重技术“造血”,联合临海市农业农村局、台州农科院、供销社等单位,组建“共富学堂”宣传服务队,不定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农业专业培训、农资服务和技术指导等公益课程,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村集体)+金融”模式,送金融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助力农户增收致富、农村产业发展。
“贷”动春茶飘香
春天的第一捧茶叶,在热水中悠悠舒展,这背后孕育着多方的心血。
茶户梁钢枢站在自家种植的茶亩旁,目光中满是感慨。“两年前,我们是三洲乡岭下贾村里普通的茶农,靠天气吃饭。但是这几年,倒春寒的时间不断延长,茶叶育苗的进度被严重滞缓,而且售卖途径十分单一,导致陈茶大量积压。算下来,茶叶收入实在不稳定。”他微微皱起眉头,语气中透着无奈,“当时本想着贷款给茶园加装光伏电板、搭建大棚等设备,尝试进行产品试验,可又实在没法保证来年的收成能否负担得起贷款。没办法,这个计划就一直搁置。”?
“不过,好在农商银行及时发现了我们的需求。”说到这儿,梁钢枢的脸上泛起了笑容,“他们专门为我们提供了茶叶种植贷款,我们周边六七家茶叶企业都办理了这项贷款呢!”
两年前,天台农商银行的乡村指导员在走访过程中,深入了解到茶户们所面临的困难。他们悉心分析每一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诉求,敏锐地发现不少茶户种植的茶品属于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基于此,该行充分立足县域“三茶”发展的优势,迅速行动起来,制定并推出了《天台农商银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按照这个办法,茶户们可以用“天台山云雾茶”“天台黄茶”“天台龙井”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权作为质押。贷款形式十分灵活,有纯质押、质押+保证、质押+抵押等多种形式,以此来给予信贷支持。不仅如此,天台农商银行还可以选择授信以及贷款额度,实现了随贷随用的便捷贷款模式,有效解决茶户们“靠天吃饭”所带来收入波动的问题。?
同时,天台农商银行积极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深化千户万企行动,走遍县内街头镇、三州乡等主要种茶乡镇。他们逐户上门服务,致力于提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经济价值,实实在在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者赋能、输血。此外,该行还给予天台山茶市6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并与县农业农村局签订合作协议,为天台茶业提供整体授信5亿元,进一步打响了天台山茶的名气。?
截至2月末,该行主动走访对接地理标志使用权主体32家,成功实现了辖内对接的全覆盖。在贷款方面,办理拥有地理标志茶户贷款授信6户,授信金额达2990万元;实际贷款5户,贷款金额830万元。
在天台农商银行的助力下,茶户们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茶园里也弥漫着更加蓬勃的希望。
“红果果”变“致富果”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的黄琅农场有一片草莓园,每到收获季,红彤彤的草莓挂满枝头,如红宝石般镶嵌在绿野之中,成为乡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这片草莓园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民泰银行路桥金清支行的金融助力。
农业发展仅靠自然馈赠远远不够。民泰银行路桥金清支行客户经理小梁在日常走访乡村时,发现种植草莓的老王夫妇面临诸多难题。资金短缺使他们无力购置先进种植设备,也无法扩大种植规模,草莓园基础设施简陋,灌溉和排水系统不完善,严重制约了草莓的生长和产量。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天下安。民泰银行金清支行迅速开展调研,积极为老王夫妇申请金融帮扶,通过将随借随还的“农惠通”贷款与台州市信保基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联结,为其提供了便捷低息的金融服务。
资金到账后,老王夫妇在原有的40亩种植面积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改善草莓园基础设施,修建高效灌溉系统和排水管道,减少水源损耗,预计每年可以节约20%的人工成本,同时年营业额增加约20余万元。此外,民泰银行金清支行还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到黄琅农场为莓农培训,现场示范种植技巧,传授病虫害防治经验。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深入农村一线,设立特色金融服务站、联络站,深入开展银村合作,给予薄弱村居精准帮扶;针对农村居民、农产品加工户等涉农客户,推出了“批量授信、自主循环、利率优惠、上门办理”的“农惠通”助农贷款,降低涉农客户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体验,助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截至2月末,民泰银行服务村居客户超50万户,贷款余额256.61亿元。
“流量”变“留量”
春和日丽,踏上台州1号公路玉环大麦屿段龙脊线,蓝天白云下,近在咫尺的风车徐徐转动,目之所及尽是海天一色。
2023年,龙脊线作为台州1号公路示范段率先贯通,一句“此生必驾”火爆朋友圈。借着这股东风,位于龙脊线上的峰阳村为聚拢人气,计划顺势转型,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生机。
峰阳村,是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3A景区村庄,拥有丰富的民宿集群和自然资源。但文旅转型发展需要引入新业态、打造新地标,吸引更多青年创客入乡创业。
新项目如何引进?资金又从哪里来?成为摆在峰阳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几年前,在玉环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一米农场、彩虹滑道、弹跳乐园、农耕小寨、蓝莓产业园等项目陆续建成,加上民宿集群,峰阳的吸附能力越来越强,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休闲旅游胜地。”谈及峰阳村一路的发展,峰阳村党总支书记陈振华感慨道,“但将一时的‘流量’变为长久的‘留量’,推动乡村增活力、村民增收入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为推动峰阳村文旅业态多点开花,玉环农商银行以“百村万户增收共富”行动为契机,深入实施新一轮乡村振兴信贷支持计划,与峰阳村深化党建联建合作,开展“党建+项目建设”活动,围绕“北纬28°最美海岸线”旅游品牌打造、“山海诗画”文旅共富项目建设,创推“强村贷”“共富贷”“旅创贷”等共富专项产品,选派“金融助富红管家”,为峰阳村特色运营、村貌焕新、全域景区建设及村民创业增收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在玉环农商银行“一户一策”的金融支持下,隐山咖啡机车驿站、星野山禾露营基地等文旅新业态纷纷入驻。经过近两年的运营,养生民宿的温馨静谧,隐山咖啡的乡野雅趣,露营基地的慢生活体验,让打卡峰阳村成为体验台州1号公路不可错过的重要环节。
接住了“流量”,稳住了“留量”,如今峰阳村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百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6%。
截至2月末,玉环农商银行已为83个党建联建村集体发放乡村振兴领域贷款7.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