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以“农险惠民”赋能乡村发展

  □钟伟

  这个蛇年春节,绍兴的粮农、菜农在走亲访友间,谈论较多的话题是2025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农险惠民工程”。话题的由头是春节的天气。和来绍游客的情绪形成对比的是,春节长假中段的两天下雨,给游客的感觉可能主要是“不便”,可给很多农户带来的却是欣喜——要知道这之前绍兴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下雨了。

  在当前阶段,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体系持续优化,构建起了农民群众得实惠、乡村产业有保障、财政补贴有效率、保险机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将“农险惠民”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能够极大地激发农户从事种植、养殖的热情,提升他们对抗重大病害、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

  就以农户聊到的天气来说,近年来,绍兴持续遭遇罕见的干旱天气,水库河道蒸发量增大,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上升,水库河网水位明显下降,多地出现旱情,对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周期、品质和产量产生了较大影响。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现状,不妨尝试推行“干旱指数保险”,解决农村饮水设施易损坏、水源不稳定、日常管养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干旱指数保险”可根据旱情应急响应预警等级进行赔付,还能附加“管养过程中的损失保险”“供水中断时的保障性供水”等内容,为保障民生用水和水利基础设施提供有力支持。

  绍兴作为“鱼米之乡”,粮食的销售情况和价格直接关系到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在现有的水稻种植保险基础上,可叠加商业订单式优质水稻收入保险。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障粮农的收入,又能确保粮食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保险公司的担保下,粮食收购渠道和价格得以提前锁定,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投保面积的水稻都将按照约定统一收购,农户能够获得稳定收益,消除了后顾之忧。

  绍兴独特的地理环境,如群山环绕形成的水汽、酸碱适宜的土壤,孕育出了“会稽山”杨梅,柯桥湖塘、上虞二都等地更是被誉为“中国杨梅之乡”。然而,杨梅采摘季常与梅雨季重合,这对杨梅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给种植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推广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帮助杨梅种植地区抵御因不确定气候灾害引发的风险,减轻降水对梅农生产生活的冲击。有了这份保险,梅农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增强,不再完全依赖天气进行生产。

  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向“增品、扩面、提质、强基”方向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契合产业发展需求、深受农户青睐的保险险种,创新“保险+产业链”“保险+新农人”等保险模式,进一步提升保险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更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农险惠民工程”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展望未来,我们应积极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创新丰富多样的保险项目,推动所有农产品保险从“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切实将农田的丰收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真正做到以“农险惠民”赋能乡村发展。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以“农险惠民”赋能乡村发展 2025-02-07 2 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