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2024年金融支持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问: 2024年浙江省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请问2025年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方面,有何考虑?

  答:近年来,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工作部署,以及人民银行有关工作要求,落实好降准降息政策,多措并举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效果明显。近年来,浙江省贷款利率逐年下降,其中2024年全省一般贷款利率、企业贷款利率分别为4.23%、3.69%,同比分别下降0.36、0.33个百分点,为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下一步,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将按照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求,贯彻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拓展利率政策空间,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我省促消费、扩投资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

  一是继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将政策利率和LPR变化传导至银行存贷款端,增强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调整联动性。加强利率自律管理,规范存贷款市场秩序,校正银行内卷式竞争,提升银行自主理性定价能力,稳固净息差水平,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二是继续发挥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不断提升央行资金正向激励作用,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是持续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指导金融机构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覆盖面。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融资破难、首贷户拓展行动,推动无还本续贷增量扩面,提升小微主体融资获得感和满意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四是着力强化政策协同惠企利企。加强汇、政、银、担四方联动合作,推动全省小微企业期权避险财政补贴落地见效,促进汇率避险担保增信政策增量扩面,为小微企业节约汇率避险费用支出和担保资金占用成本。

  问:请问2024年浙江省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有何特点?

  答:2024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418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从结构上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贷款保持合理增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20392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77.2%。二是金融体系配合财政持续发力,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较多。政府债券净融资4396亿元,同比多1677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6.6%。三是直接融资平稳增长。企业债券净融资90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52亿元,两者合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4.7%。四是表外融资净下降。委托贷款新增37亿元,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154亿元、1116亿元。

  总体看,2024年我省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力有效。下阶段,我行将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着力优化融资结构,不断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推动全省经济回升向好。

  问:今年人民银行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请问这将如何更好支持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2025年,按照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部署,人民银行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有力、有效、精准、灵活要求,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今年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更清晰地表明立场,有利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下一步,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着力支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有力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深入我省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支持经济稳进向好。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保持信贷增长同浙江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预计全年信贷投放2万亿元以上。重点是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和“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深挖有效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营造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当前全省信贷存量23.8万亿元,居全国前列(全国各省市第三)。我们将更加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高质量金融保障。

  二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当前,全省企业加权平均贷款利率(3.55%)已处于历史低位。一方面,发挥好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积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市场主体,为促消费、扩投资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另一方面,重点是着力拓展利率政策空间,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对利率政策执行的校正、指导,统筹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创造空间。

  三是加大对消费、新质生产力、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科学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高效使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力度支持创新浙江建设,增强“千项万亿”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等重大项目融资保障。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强化民营、小微、“三农”等领域融资支持,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加大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进力度,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用好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工具,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发展。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2025年,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将如何落实相关工作?

  答:近年来,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深入贯彻人民银行总行工作部署,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好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金融健康发展。一是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正向激励。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牵引带动作用,加强与财政政策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创领域信贷资源投入和优化信贷结构。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与科技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引导构建科技金融专属组织架构,丰富科技金融产品谱系,发展“贷款+外部直投”“浙科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三是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特别是拓宽创投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支持优质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扩大科创领域并购贷款投放,探索区域认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四是平衡好金融支持与风险防范。引导银行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风险评估能力,构建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型。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体系。

  问:区域金融改革是浙江金融的一块“金字招牌”,请问2024年浙江区域金融改革主要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2025年又有哪些新的推进措施?

  答:2024年,浙江省各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接续作为、持续发力,既发挥改革先行优势,又突出改革创新成效,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新突破新提升。一是推动科创金融加快改革步伐。杭州召开科创金融改革推进会,提出改革新任务。兑现科创金融专项补贴政策,大力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创新“护苗贷”“创新保”“人才担”等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嘉兴创新推出“央行科e贴”,单设10亿元专项再贴现规模,探索“认股权+信贷”“贷款+外部直投”“贷款+远期权益”等银投合作业务。二是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融合发展。以纺织业作为转型金融的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转型金融支持浙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牵头研制纺织业转型金融行业标准和试用农业转型金融行业标准,并创新开展中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实践。湖州举办可持续能力建设联盟(CASI)亚洲首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活动,有效扩大了浙江绿色金融改革的国际影响力;衢州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金融实践,相关案例成果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展出。三是稳步推进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和普惠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丽水市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开展“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评估体系”构建工作,推动十大标志性改革业务创新。宁波加快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场景推广应用,6.4万户市场主体通过平台获得授信3026.6亿元。

  2025年,浙江省区域金融改革将在巩固先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牵引作用,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支持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杭州、嘉兴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突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指导两地做好改革中期评估工作,围绕五年中期考核目标,着力提升科创金融工作质效。二是持续推动绿色金融改革迭代升级。深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物多样性金融实践;深化转型金融的地方实践,推动建立重点行业转型金融项目库,探索构建可持续的转型金融发展路径。三是推进普惠金融改革提质增效。围绕宁波普惠金融改革收官和丽水普惠金融改革中期评估,及时总结改革试点中的好做法,讲好浙江区域金融改革故事,同时,进一步提炼形成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金融标准,把浙江区域金融改革“盆景”转化为“风景”。

  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近期,我省积极部署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2025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也提及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外汇管理政策。请问,接下来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有什么具体的思路和举措,以更好发挥金融支持浙江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作用。

  答: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创新,2024年推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扩围至浙江全域,叠加全国版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一揽子政策,全省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下阶段,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部署,围绕构建“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外汇管理体制机制的要求,统筹开放和安全,更好支持浙江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

  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释放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红利。发挥“外汇联络员”机制优势,加大政策宣传和普及,拓展试点覆盖面,让更多优质中小企业享受减少单证、简化流程的便利。二是加大对贸易新业态支持力度。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和支付机构便利跨境电商资金结算,畅通市场采购线上线下结汇“双通道双便利”,便利外汇资金结算。三是不断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跨国公司集团根据生产经营需求,灵活调拨境内外资金,提升集团内部资金使用效率。推动跨境融资便利化提质增效,更好服务五篇大文章。四是着力提升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水平。坚持放得活管得住,稳步推进辖内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提质扩面,建立健全事后监测体系,保持对非法跨境金融活动的高压打击,守好风险底线。

  问: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提振和扩大消费,切实增强消费促发展基础性作用”。请问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在支持消费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把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满减、分期、阶段性免息等形式,支持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围绕餐饮文旅、智能家居、养老托幼等领域,持续丰富个人消费金融产品供给。会同文旅、交通等部门召开投融资对接大会、产业博览会,加强产融对接和银企信息共享。截至2024年末,全省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约1.6万亿元,比年初新增超600亿元。

  下一步,我行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支持力度。一是助力“两新”政策扩围实施,加大金融惠民力度,支持居民家电换“智”、厨卫换“新”等需求。二是围绕银发经济、托育养育、智能科技等新兴消费领域,搭建新消费金融场景,更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三是研究出台金融支持就业举措,实施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助力居民增收,增强消费能力。

  问:实现双碳目标,既要发展绿色金融,又要强化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浙江在探索转型金融方面做了哪些创新工作,下一步有何计划和打算?

  答:发展转型金融,是推动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高碳行业体量大,占GDP比重高,向低碳转型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先发优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指导各地市因地制宜开展“五个一”行动,即确立一个试点行业、制定一套行业支持目录、创新一款转型金融产品、出台一项配套支持政策、建立一套信息披露机制,着力探索转型金融的浙江路径。2024年以来,我们聚焦转型金融标准和行业试点两个层面,加大转型金融工作力度。在标准建设方面,对照《G20转型金融框架》,在国内率先发布《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融资主体转型方案编制大纲》《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贷款实施规范》等首创性制度标准。同时,以纺织行业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转型金融支持传统高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试点,我们发布《纺织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省级团体标准,并会同省经信厅等部门出台全国首个转型金融支持纺织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建立纺织行业转型项目库,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碳效挂钩贷款等特色转型金融产品,加快构建转型金融业务模式和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坚持“先立后破”原则,加强部门协作和省市联动,有序推进全省转型金融稳步发展。一是深化纺织行业转型金融实践,在总行指导下,牵头研制纺织业转型金融全国行业标准。二是指导有条件的地市积极开展农业转型金融行业标准试用工作,为行业标准落地和全国推广提供浙江经验。三是继续强化政策协同配合,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完善碳信息共享机制,为转型金融发展和转型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夯实转型金融的基础。

  问:浙江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数量庞大,近年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请问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对此如何看待,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答: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汇率风险中性一直是人民银行、外汇局所倡导的汇率管理理念。我们始终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策略来管理汇率风险敞口。

  2022年以来,我们以汇率避险服务三年行动为指导,全面深化汇率避险服务。出台全国首个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政策,并持续迭代优化。组建5000余名外汇联络员队伍,聚焦市场需求强化指导。加强“汇及万家”宣传,实施“千员访万户”“百县万企”等专项活动,贯彻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全国率先落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试点,科技赋能便利业务。三年来,全省新增首办户近2万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为省内各类经营主体减免保证金超14亿元。

  下阶段,我们将一以贯之把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作为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持续推进,普及理念、推行政策、优化服务,切实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助力企业稳健经营。政策支持上,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四两拨千斤”作用,推动期权避险财政补贴落地见效,持续降低企业套保成本。理念培育上,用好“汇及万家”和“外汇联络员”机制,进一步提升宣传覆盖面和精准度,普及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同时,针对不同市场主体,指导银行“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服务。鼓励国有企业和大型民企健全汇率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支持和扩大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等第三方平台对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新场景,完善线上汇率避险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办理汇率避险便捷度。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6 2024年金融支持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2025-01-24 2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