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控股集团党团科创先锋队——
深耕概念验证全链条推动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
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浙大控股集团成立以党团员青年骨干为主要力量的党团科创先锋队,围绕推动科技成果有组织转化与产业化目标,创新构建“源头创新-概念验证-早期孵化-产业落地-发展加速”科创产业路径,为“概念验证之都”建设贡献“浙大控股方案”。
为科技成果转化“修渠引水”
由浙江大学教授领衔的能丰光电,是浙大控股集团概念验证基金投资的首个项目。
依托科创全生命周期赋能体系,集团概念验证中心为能丰光电项目注入首笔专项资金,设计商业画布,配齐经营人才,搭建公司架构,落地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并协助能丰光电与禾迈股份进行产业结对。过程中,由集团总部、所属浙大科创集团和浙大科技园组成的党团科创先锋队铆足了劲,白天处理日常工作,晚上集中研讨,不少创意和方案就这样在碰撞中产生,团队与项目的信任也慢慢建立起来。
在中心与先锋队的保驾护航下,能丰光电的发展可谓迅猛。其于2022年12月成立公司,半年后正式与中心签约了新型建筑集成分布光伏项目,推动新型可视(半)透明节能光伏玻璃从实验室走向市场。2023年12月,完成首轮3500万元融资,今年1月在中心的协助下,在湖州落地中试基地并开展中试放大验证。今年4月,首条兆瓦级研发中试产线搭建调试完毕,标志着公司具备了“材料-组件-系统”全链条研发生产能力,随后不久便实现了钙钛矿及有机半透明中试组件及材料的稳定生产。
推动科创与产业“双向奔赴”
能丰光电项目的推进,是浙大控股集团概念验证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2年,浙江大学与集团共同成立浙江省首家创新概念验证中心——浙江大学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党团科创先锋队也应运而生。
按照“投早、投小、投源头、投科技”的原则,中心以“概念验证资金+科创投资基金”双赋能,推动概念验证项目落地产业化发展。
在团队的努力下,中心已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创新概念验证基金,填补从科研经费到种子轮基金的市场空白。联动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湖州市南太湖新区等,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早期科创基金,定向支持概念验证项目。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合作设立首期4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加速概念验证项目成果产业化。
目前,被称为中国“A股市场的农业AI第一股”的托普云农,10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苏州融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千万元级“Pre-A+”轮融资。
让新质生产力开花结果
作为浙江大学“1+4+1”成果转化产业化体系衔接市场的重要环节,集团概念验证中心创新提出“科学技术化-技术工程化-工程产品化-产品商品化-商品产业化”的流程再造,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协同融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
中心通过赋能技术验证形成样品样机,赋能产业验证初步形成可流通的产品,通过进一步培育孵化,不断打磨成熟产品并推向市场。配套建立党员骨干“1+X”服务赋能机制,以“科创先锋队员+职能部门党员+企业对接骨干”模式,从产业发展、市场评估双维度引导项目成果产业化。成立以中国工程院郑津洋院士为组长的技术专家委员会,联动美迪凯、每日互动等上市公司高管,链接中试基地等产业平台,为概念验证项目提供从匹配需求到评估反馈的服务闭环。
目前,中心已公开征集项目2期,与浙江大学各院系及地方研究院建立超过200个项目的概念验证资源库,完成新注册落地项目13个;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市政府等联合成立5家创新概念验证中心。
除能丰光电外,中心还验证并孵化了迈通医疗、极波医疗、灵遐科技、启真启健等多家高科技创新企业。其中迈通医疗作为浙江省省属国有企业首例职务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企业,仅用了短短半年,就从实验室技术孵化为成熟公司,获得市场订单500万元,以及来自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意向订单,迈出了海外市场技术红利变现第一步。
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