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浙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汲取金融“养分”厚植知识产权“沃土”

工行温州分行走访科技型企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把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企业创新。
兴业银行温州分行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渠道。
浙商银行温州乐清支行客户经理与企业座谈交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是专利转化运用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是专利产业化的重要保障。近日,浙江金融监管局联合省级相关部门,以“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助力专利转化运用”为主题,举办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浙江台州站暨知识产权金融赋能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活动,通过开展签约合作、成果发布、服务对接、路演推介等活动,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添“智”提“效”,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政府引领、金融发力、企业得利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对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战略的支撑更加有力。本报记者 徐慧敏 通讯员 黄张苗 胡雪 胡沙沙

  注入创新发展的“金融活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为了贯彻落实政策要求,在浙江金融监管局的部署下,辖内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大力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发展,不断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为专利转化运用持续提供金融支持和风险保障。

  “我们拥有112件金属按钮开关专利,是行业里最多的,专利质押融资不仅充实了资金流,也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认可。”此前,工商银行温州分行为蓝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波智能)办理了专利质押贷款,董事长柳兵为这次融资体验点赞。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借由工商银行温州分行的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质押贷款,顺利融资。

  这几年,柳兵用精准的战略调整踩准了行业的脉搏,研发出了大电流金属按钮,产值走出了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与特斯拉、正泰集团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蓝波智能一路壮大发展的过程中,工行的金融支持如影随形。2023年,柳兵又将隔壁的6亩厂房拿下,计划拓展生产链条。这一次,除了房产抵押贷款,工行还为蓝波智能匹配了专利质押贷款。目前,工行为蓝波智能发放了贷款超3000万元。

  “我们努力让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成为科技企业获取贷款的‘硬通货’,使企业贷款更便利。”工商银行温州分行人士介绍。工商银行精准把握企业资产特点,积极拓宽抵押品范畴,创新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方式,为其打造专属创新融资方案,形成研发投入与科研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循环资金链。

  “有了资金支持,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也更足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稳步增长。”在蓝波智能的厂房里,柳兵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隔壁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装修,随着两个厂房中间的围墙拆除,企业发展又打开了新的局面,业态也将更加丰富。

  在多项措施推动下,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企业创新。2024年上半年,浙江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373.19亿元,同比增长63.1%。

  为数据知识产权融资开新路

  近年来,浙江金融监管局借力浙江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向辖内机构集中输出标准化公共数据、智能化数智应用和线上化服务场景。

  在此背景下,兴业银行温州分行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优化“商行+投行”“线上+线下”“金融+非金融”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体系,着力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企业“知产”向“资产”和“智产”有效转化。

  今年,温州开始大力推行“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举措。兴业银行温州分行量化评估温州赣隆实业有限公司的数据知识产权价值1亿元,成功办理了这笔温州首单数据知识产权“保险+质押”融资业务。兴业银行温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数据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该行有自己的一套“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同时,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中心支公司为这份数据知识产权提供保险服务,为企业防范风险提供一定保障。

  据了解,近年来,兴业银行温州分行积极探索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在中小微金融服务领域,该行不断丰富兴速贷系列产品,积极运用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逐渐构建起“数据+政策+金融+生态”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年内已为超150户平台注册企业提供授信50余亿元。截至10月末,该行已上线的线上融资产品超10款,业务余额近5.5亿元,近3年增长率近100%。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围绕“一链一策一批”主线和“场景融资数字化”理念,通过核心企业客户发掘新场景新业态,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从金融服务延伸到非金融服务,促进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智力”的特征,创新推出了“技术流”评价体系,着重从科技创新能力角度评价企业成长和发展情况,把数据作为企业的“第四张报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跑出“加速度”,目前已为200余户企业提供授信超160亿元。

  今年,温州金融监管分局以全面统筹协调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主线,制定实施2024年深化民营经济金融高质量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引导银行业保险业以更加担当有为的姿态、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书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民营经济发展增添澎湃动力。下一步,在温州金融监管分局的指导下,兴业银行温州分行将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展质押覆盖范围,丰富金融服务供给,用金融力量助力科技型企业智力成果“落地生金”,引来更多“源头活水”。

  助企“专利”转化为“红利”

  浙江是专利转化运用活跃之地。作为省属法人银行和浙江本土银行,浙商银行天然有服务省内人才、服务科技创新的使命和责任感。早在2016年,该行就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的号召,推出全国首个以高层次人才为精准服务对象的“人才银行”金融服务品牌,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将“人力资本”这一“无形资产”变为“真金白银”。在8年的实践过程中,该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温州核芯智存科技有限公司是正泰集团与乐清市政府联合引进投资并孵化的温州首家高端存储芯片设计公司。该公司核心业务为新型超稳态随机存储器(HsRAM)的研发和产品销售,目前处于初创期,虽前期已获A轮融资,但由于公司一直处于产品研发阶段,暂未产生销售收入,即使拥有专利权,也无法获得银行融资,资金紧张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我们跑了很多家银行,虽然我们有技术有专利,但是银行融资审批就卡在我们没有销售上。”该公司负责人说。在走访调研中获悉这一情况后,浙商银行温州乐清支行迅速行动,依托该行独有的“人才银行”政策,针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的公司,很快申报项目,初期给予客户授信额度500万元,并予以一定的优惠利率,解决了客户初创期融资需求的燃眉之急。

  知识产权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无形资产,浙商银行温州分行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了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创造和高效益运用,为企业实现知识产权“变现”,将“知本”变“资本”,助力企业融资“扩容”。该行积极探索有别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人才科技金融管理体系,以专项产品精准匹配需求(十大场景16大专属产品),以专项政策畅通融资渠道,把更多金融资源服务于科技创新,缓解人才、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10月末,浙商银行温州分行已累计服务各类人才企业76户,为34户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16亿元;服务各类科创企业超1600户,为822户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135亿元。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汲取金融“养分”厚植知识产权“沃土” 2024-11-26 2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